• pāi
  • shǒu
  • pāi
  • j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āi shǒu pāi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人极其喜悦,兴奋时的动作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才不负此一生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兴奋时

繁体字形:拍手拍脚

英文翻译:Clap hands and feet

拍手拍脚的意思

拍:1.用手掌打:拍击。拍掌。拍抚。拍案叫绝。2.浪涛冲击:拍岸。3.拍打东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4.乐曲的节奏:拍节。5.摄影:拍摄。拍照。拍片子。6.发出:拍发。拍电报。7.阿谀,巴结:拍马屁。吹吹拍拍。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拍:1.用手掌打:拍击。拍掌。拍抚。拍案叫绝。2.浪涛冲击:拍岸。3.拍打东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4.乐曲的节奏:拍节。5.摄影:拍摄。拍照。拍片子。6.发出:拍发。拍电报。7.阿谀,巴结:拍马屁。吹吹拍拍。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成语评论

提到“拍手拍脚”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并不是传统四字成语,而是口语中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时的肢体动作——比如高兴得拍手,甚至兴奋到跺脚。那么,这个表达适合用在哪些场景呢?

假设有个孩子考了满分,举着试卷冲进家门,爸爸妈妈可能会高兴得拍手拍脚,连声说“太棒了”。这里既表现了父母的喜悦,又让画面充满动态感。可见,这个短语特别适合需要渲染热烈气氛的场合。

有人会问:这和“手舞足蹈”有什么区别?仔细想来,“拍手拍脚”更侧重肢体动作的具象化,比如双手击掌、双脚跺地的具体细节,而“手舞足蹈”则偏向整体性的肢体语言。就像看演唱会时,观众可能随着节奏拍手跺脚,但即兴跳舞更适合用手舞足蹈来形容。

工作中也遇到过有趣的应用场景。上周部门超额完成季度目标,经理兴奋得直接在会议室拍桌跺脚,同事笑称这是“职场版拍手拍脚”。这种略带夸张的用法,反而让团队感受到领导的真情流露,比单纯说“很高兴”更有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口语化表达在正式文书里要慎用。比如签订合同时说“双方代表拍手拍脚达成协议”,就显得不合时宜。但在小说对话或自媒体文案中,这种鲜活的表达能让文字跃然纸上。就像炒菜加把葱花,看似不起眼,却能提味增香。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新词新语不断涌现。虽然“拍手拍脚”尚未收入成语词典,但它在日常交流中展现的生命力,恰恰印证了汉语的包容性。或许再过十年,当我们翻看新一代成语集,会发现这些民间智慧的结晶早已生根发芽。

拍手拍脚的造句

  1. 造句 男孩在地上翻滚,突然拍手拍脚地跳起来,像是有一群马蜂追着他,嚎叫着在围着屋子乱跑,一地的杂物绊得他一会儿趔趄,一会儿头磕地,一会儿倒栽葱,一会儿嘴啃泥。
  2. 造句 如果是爱莎?贝雪老师一个人训练他们,他们是拍手拍脚欢迎,但是,龙天老师,5555……你就算是借给他们一百条命,他们也不想被龙天老师亲自训练。
  3. 造句 陆晴趴在他身上发愣,白云飞当然是拍手拍脚欢迎的,但绝对不是现在!
  4. 造句 不过在白云飞这边,当然是拍手拍脚欢迎!别的不说啥!和美女在一起就是福利多!当下白云飞也不吭声,只是装模作样地一边翻看资料一边提问。
  5. 造句 “(是否游戏机的网球?)不是,他拿着球拍拍手拍脚,我们又轮着跟他打牌。
  6. 造句 张大春最是可爱,笑得拍手拍脚。
  7. 造句 周教练真准,箭箭穿心,同学们都拍手拍脚地称赞,我们也都练得热火朝天的,成绩一天比一天好。
  8. 造句 欣闻上海新学期初中语文补充教材将有一个正面介绍上海方言的“上海印象”单元,阿拉拍手拍脚叫:忒好了,忒好了!我爱方言。
  9. 造句 他们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这世上没有神通广大到包打官司的,不要说拍胸脯,就是拍手拍脚,打不赢的官司还是打不赢。

"拍手拍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