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dài
  • k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ā jiā dài kǒu

成语解释: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成语出处: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受家属的拖累

繁体字形:拉家帶口

英文翻译:have family burden

拉家带口的意思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là)。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带: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皮带。鞋带儿。传送带。2.轮胎:车带。汽车外带。3.地带;区域:温带。黄河一带。4.白带:带下。5.姓。6.随身拿着;携带:带行李。带干粮。7.捎带着做某事:上街带包茶叶来(捎带着买)。你出去请把门带上(随手关上)。8.呈现;显出:面带笑容。9.含有:这瓜带点儿苦味。说话带刺儿。10.连着;附带:带叶的橘子。连说带笑。放牛带割草。11.引导;领:带队。带徒弟。12.带动:以点带面。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13.照看(孩子):孙子是奶奶带大的。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成语评论

拉家带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王在城里打工,每个月工资一到手,先得给老家的父母寄钱,还要供孩子上学,自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邻居问他为啥这么拼,他摆摆手说:“拉家带口的不容易啊,总得先把老的少的顾好吧。”这句话一下子点出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有人可能会问:“拉家带口”和“养家糊口”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带着全家行动”的状态。比如疫情期间,张姐带着两个孩子和腿脚不便的婆婆辗转三个城市找工作,这种既要照顾家人又要谋生的场景,用“拉家带口”形容就特别贴切。

我常看到建筑工地的夫妻档,他们用塑料布搭个简易棚,孩子在旁边写作业,锅里煮着白菜豆腐。这种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父母走街串巷卖早点的日子。现在想来,“拉家带口”不仅是个成语,更像是中国老百姓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再难的日子,一家人抱团取暖总能熬过去。

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职场吗?当然可以!李总监被外派非洲开拓市场,硬是说服公司给家属安排住宿。他在项目汇报时说:“我们这二十几个拉家带口的同事,能在异国他乡安心工作,全靠公司的支持。”既说明了团队现状,又巧妙争取了资源,比直接提要求高明多了。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大概因为它戳中了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家庭。去年社区组织留守儿童夏令营,有个孩子说:“我爸妈在城里拉家带口,我在老家帮他们守着这个窝。”稚气未脱的话听得人鼻子发酸。所谓成语的生命力,大概就藏在这样的烟火气里。

下次遇见带着孩子送外卖的小哥,或是夜市摆摊的祖孙三代,别只觉得他们辛苦。试着用“拉家带口”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这些为生活奔波的身影里,藏着最坚韧的生存哲学。毕竟,能扛着全家向前走的人,骨子里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拉家带口的造句

  1. 造句 拉家带口的人;只靠一份收入供养一大群孩子的人。
  2. 造句 林永红说,他没有拉家带口,不需要这么多的钱。
  3. 造句 那个头头赵鹏,不光在临沂这个城市里拉家带口,还在这里建了一个铸造厂,那生意,挺不错。
  4. 造句 我的叔叔大爷们,也都住在咱们的周围,他们都拉家带口,都是有身份的人。
  5. 造句 上山的人们多衣着光鲜,拉家带口,重要的是各家都带着子女,都六七岁的样子。
  6. 造句 ,客家人开始纷纷拉家带口赶往金田村“团营”。
  7. 造句 何况都是拉家带口的年龄了,见了面还会怎么样呢?美人儿啊,你现在在何方,快把我心里的枯灯重新来点亮!那些美好的瞬间虽然短暂但却成为永恒的经典。
  8. 造句 这个小细节没有人注意到,当胡力拉家带口的顺着碳化木板走进山洞时,才听到扑哧一声巨响,回荡在寒翠潭上空,久久不散。
  9. 造句 头头赵鹏不光在临沂拉家带口,还建了一个铸造厂,生意,挺不错。
  10. 造句 不好意思,我这拉家带口的,不比你们轻松。

"拉家带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