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ān qīng duō zhòng
成语解释:轻的重的都要拿。谓要干的活很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着他拈轻掇重,可便扫床也波叠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干的活繁杂
繁体字形:拈輕掇重
英文翻译:To play with care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撚”“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轻: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掇:1.拾取;摘取:掇拾。2.〈方〉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等)。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提到“拈轻掇重”,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些陌生。其实,它常被误写为“拈轻怕重”,正确写法应为“拈轻怕重”,意思是做事挑轻松的、逃避繁重的任务。比如职场中,有人接到项目时总抢着做整理表格这类简单工作,却把需要深度分析的报告推给同事——这种“选择性努力”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心理?
为什么有人会不自觉地拈轻怕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天生存在趋利避害的本能。就像学生时代总有人先写擅长的数学作业,把头疼的作文拖到最后,本质是大脑在寻求“最小阻力路径”。但长期如此,容易形成逃避挑战的惯性,反而限制成长空间。
工作中遇到“甩锅侠”怎么办?某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团队曾出现典型案例:每当需要与客户当面沟通需求时,资历较浅的小王总会主动承担画图任务,而把对接压力转嫁给同事。直到主管引入“任务轮值制”,要求每人每月必须完成三次以上跨部门协作,团队才逐渐形成责任共担的氛围。
个人认为,克服拈轻怕重的关键在于建立“困难价值”认知。就像健身时,越吃力的动作越能刺激肌肉生长。去年我主动接手部门最棘手的客户投诉案,虽然连续加班两周,但最终不仅化解危机,还掌握了跨部门协调的宝贵经验。这种正向反馈,远比永远待在舒适区更有成就感。
观察身边优秀同事会发现,他们往往具备“迎难而上”的特质。市场部Lily主动请缨开拓新区域时,很多人觉得她自找苦吃。但半年后,她不仅超额完成指标,还摸索出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投放策略,这种能力是永远做基础工作的人无法获得的。
改变习惯需要循序渐进。可以从每天设定一个“微挑战”开始,比如主动承担一次会议记录,或者学习使用新软件处理数据。当发现原来认为困难的事情其实可以驾驭,信心就会像滚雪球般增长。毕竟,能力的边界往往比想象中更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