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ōu huáng duì bái
成语解释:谓只求对仗工稳。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繁体字形:抽黄對白
英文翻译:Dialogue with the Yellow Emperor
抽:1.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抽不出身来。2.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我们单位抽了五名同志支援边疆建设。3.(某些植物体)长出:抽芽。谷子抽穗。4.吸:抽烟。池塘里的水已经抽干了。5.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一水就抽了不少。6.打(多指用条状物):抽陀螺。鞭子一抽,马就跑了起来。7.用球拍猛力击打(球):抽杀。把球抽过去。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对:1.回答:对答如流。2.向着;朝着:枪口对准敌人。3.对抗;敌对:对手。针锋相对。4.对待。例:对事不对人。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对。神色不对。数目不对,还差一些。6.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对。对表。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对到一起。对榫。8.投合;适合:俩人很对脾气。对心思。9.成双的:对联。10.搀入(多指液体):对水。11.⑪介词。1.与“对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你的建议,他很重视。2.对待:小王对他有意见。3.朝;向:对人民负责。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哎哟,今天咱们来唠唠“抽黄对白”这个成语,是不是感觉有点陌生?别慌,先举个栗子!比如老张写文章,总爱用“抽黄对白”的手法,前半段讲历史沧桑,后半段突然蹦出个现代段子——你别说,这反差还真能让人拍大腿叫绝。
等等,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其实啊,“抽黄”可以理解为提取经典(比如古籍里的“黄卷”),“对白”则是用大白话解释。说白了就是“用通俗语言解读深奥内容”,跟“深入浅出”有点像,但更带点混搭的俏皮劲儿。
比如说现在做科普的博主,把量子力学比作打麻将——这不就是典型的“抽黄对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换个接地气的说法,00后也能听得津津有味。不过要注意啊,这么玩梗得讲究火候,别把《论语》解释成rap歌词,那可就跑偏咯!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雅俗共赏”有啥区别?问得好!区别就在主动性。“雅俗共赏”是被动兼容,而“抽黄对白”是主动创造碰撞。就像把青铜器纹样印在卫衣上,这种刻意的古今对撞,反而能撞出新火花。
依我看呐,这手法特别适合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既想学干货又怕枯燥,这时候来个“抽黄对白”,好比在粗粮馒头里夹块红烧肉——既有营养又解馋。不过话说回来,这么玩的前提是得真懂“黄”(专业内容),否则就容易变成“不懂装懂的抖机灵”啦!
最后给个实用建议:下次跟老板汇报方案,不妨试试“抽黄对白”。先把行业数据摆清楚(黄),再用“这就好比打游戏通关”的比喻(白),保准比干巴巴念PPT更能抓住注意力。记住咯,老话新说不是乱说,关键要找到那个让人会心一笑的链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