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āng
  • m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ī shuāng mào lù

成语解释: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赶路等

繁体字形:披霜冐露

英文翻译:Frost and dew

披霜冒露的意思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成语评论

披霜冒露”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顶着寒霜、踏着露水,常用来形容人为了目标不辞辛劳、早出晚归的状态。比如:“老张为了赶工期,每天天不亮就披霜冒露地赶到工地,直到深夜才回家。”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坚持的普通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霜’和‘露’来比喻辛苦?”其实,霜和露是清晨最寒冷、最潮湿的自然现象,选择这两个意象,恰恰突出了行动者的坚韧——即便环境艰难,依然选择出发。比如一位山区教师的故事:“她每周披霜冒露走十几里山路去上课,只为了让村里的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创业初期,团队全员披霜冒露地打磨产品,困了就在办公室打地铺。”这里不仅展现了拼搏精神,也暗示了成功背后的代价。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状态是否必须长期维持?个人认为,奋斗固然可贵,但适时调整节奏才能走得更远。

换个角度想,成语的深层价值是什么?它不仅是描述辛劳,更传递了一种主动选择的态度。比如有人放弃稳定工作去支教,朋友评价他:“你这真是披霜冒露自讨苦吃。”他却笑着说:“但我知道为什么而吃苦。”这种清醒的坚持,或许才是成语最想传递的积极内核。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生活中真正的“披霜冒露”者往往不自夸艰辛。就像凌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或是急诊室连续值班的医生,他们的日常早已将这份坚持化作了习惯。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身影,或许更能理解:所谓伟大,有时就藏在日复一日的朴素坚持里。

"披霜冒露"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