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án shā nòng gǒng
成语解释:抟: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汞:水银。比喻白费力气、无法管束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摶沙弄銾
英文翻译:Kneading sand and getting mercury
抟:1.同“团”。2.凭借。
沙:[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像沙的东西:豆沙。3.姓。4.(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5.沙皇:沙俄。[shà]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汞:通称水银。金属元素,符号Hg,原子序数80。常温下是银白色液体,能溶解金、银等多种金属,形成的合金叫汞齐。汞和它的大多数化合物都有毒。用以制水银灯、温度计、气压计、控制器及雷汞等。
“抟沙弄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我每天忙得团团转,却总觉得一事无成?”这可能就是“抟沙弄汞”的典型表现——就像用手捏沙子,沙子会从指缝漏走;又像试图把水银捧在掌心,它却四处滚动,最终什么都没留下。
举个具体例子:小明为了准备考试,同时报了五门网课,每天熬夜刷题,结果身体垮了,成绩反而下降。这时他问自己:“我明明这么努力,问题出在哪儿?”答案很简单:他的学习方式就像“抟沙弄汞”,贪多嚼不烂,反而分散了精力。与其同时抓五门课,不如专注攻克最薄弱的两科,效果反而更好。
工作中也常见类似情况。比如市场部小王同时推进三个项目,每个都只做表面功夫。领导问他:“为什么每个项目数据都不达标?”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抟沙弄汞”——资源过度分散导致每个环节都浮于表面。如果能集中力量做好一个核心项目,其他作为辅助,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多任务处理,这和成语说的矛盾吗?”其实关键在于区分“有效统筹”和“盲目贪多”。就像厨师做菜,同时照看炖锅、炒菜和烤箱是能力,但若同时想做满汉全席却连切菜都不熟练,那就是自找麻烦。真正的效率来自对重点的精准把握,而非单纯追求数量。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当各种短视频、付费课程、社交活动塞满生活时,很容易陷入“抟沙弄汞”的陷阱。试着每周给自己留半天“空白时间”,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真正重要的事。就像整理房间时,先把所有东西摊开,再挑选最有价值的收进抽屉——生活的主动权,往往藏在减法里。
下次当你感觉疲惫却收获甚微时,不妨停下来问:“我现在是在认真砌墙,还是在徒手抓沙子?”这个简单的自我提问,或许就能帮你跳出无效努力的循环。毕竟,找到值得专注的方向,比盲目忙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