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én
  • cān
  • j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én cān lì jǐng

成语解释:①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谓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后因以“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②形容世路艰难。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王铚《王公四六话》:“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扪参历井,敢辞蜀道之难;就日望云,愈觉长安之远。’自后凡官两川者,谢表相承用此一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捫參歷井

英文翻译:rough journey

扪参历井的意思

扪:按;摸:扪心自问。

参:[cān]1.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2.相间,夹杂:参杂。参半。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4.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6.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2.中药名:人参。党参。[cēn]〔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差(cī)不齐”、“参差(cī)错落”。[sān]古同“”,三的大写。

历:1.经历;经过:来历。历程。历时半年。身历其境。2.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历年。历代。历次。历届。3.遍;一个一个地:历访各校。历试诸方,均无成效。4.姓。5.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历。阴历。农历。6.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日历。挂历。天文历。

井:1.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井。一口井。双眼井。2.形状像井的东西:矿井。油井。竖井。探井。渗井。天井。3.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乡井。市井。井邑。背井离乡。4.二十八宿之一。5.姓。6.形容整齐:井然。井井有条。

成语评论

扪参历井”这个听起来像武侠招式的成语,其实出自李白《蜀道难》。原句“扪参历井仰胁息”描绘的是伸手可摸到参星、低头能碰到井星的险峻山道。现在常用来比喻处境艰难或经历坎坷,但你知道这个成语怎么用才自然吗?

假设同事熬夜赶项目时自嘲:“这周天天加班到凌晨,简直是扪参历井啊。”这里既表达了工作强度大,又带着点苦中作乐的幽默。再比如创业者说:“从找投资到产品上线,真像在扪参历井。”瞬间让听众脑补出创业路上重重关卡的模样。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披荆斩棘”有什么区别?前者侧重环境本身的艰险,后者更强调主动克服困难的过程。就像登山时,说“扪参历井”是描述山势陡峭,而“披荆斩棘”则是你拿着砍刀开路的样子。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常带着微妙的自嘲智慧。我见过最有趣的用法,是大学生在期末周发朋友圈:“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扪参历井。”把日常琐事说得像西天取经,既缓解压力又制造共鸣。

值得留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的特性让它特别适合具象化描写。比如写人物传记时:“他拄着竹杖穿越雪原,每一步都像在扪参历井。”短短数字,探险者的艰辛与环境的严酷跃然纸上。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扪参历井”的语境其实在悄然变化。它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艰难,更多被用来形容精神层面的跋涉。当朋友为攻克技术难关熬夜时,一句“你这真是数字世界的扪参历井”比单纯说“加油”更有温度。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越是压力大的行业,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越高。程序员调试BUG、医生连轴手术、设计师改稿二十版……这些现代职场故事,都在给千年古语注入新生命。或许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旧瓶装新酒,越陈越香。

下次遇到感觉“过不去的坎儿”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来解构困境。当你说出“不过是又一段扪参历井的路”时,那些焦虑仿佛就被收纳进了历史长河,变成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

扪参历井的造句

  1. 造句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 造句 扪参历井仰协息,以手扶鹰坐长叹。
  3. 造句 绿杨阴里白沙堤,枯松倒挂倚绝壁,扪参历井仰胁息,乐夫天命复奚疑。
  4. 造句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肩坐长叹。
  5. 造句 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 造句 扪参历井仰歇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 造句 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8. 造句 扪参历井仰肋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9. 造句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扪参历井"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