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g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ǎ rén mà gǒu

成语解释:对人滥打乱骂,摆尽威风。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秋桐见贾琏请医调治,打人骂狗,为二姐十分尽心,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内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打人駡狗

英文翻译:Beating people and cursing dogs

打人骂狗的意思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骂: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不打人不骂人。2.斥责:他爸爸骂他不争气。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成语评论

提到“打人骂狗”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形容什么场景?其实它的核心是“指桑骂槐”,表面在批评一件事,实际矛头指向另一件事。比如同事A对同事B不满,却故意大声抱怨:“办公室的绿植都快枯死了,有些人就是光拿钱不干活!”虽然没点名,但谁都听得出话里有话。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表达不满,非要拐弯抹角?这背后藏着人际关系的微妙。比如家庭中,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机,却转头骂狗:“天天就知道瞎转悠,没点出息!”其实是在暗示孩子要专注学习。这种方式看似含蓄,却容易造成误解——毕竟狗和孩子接收的信息可不一样。

工作中这样的案例更常见。某项目经理在会上说:“最近总有人迟到早退,项目进度都被耽误了!”虽然没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这种表达方式有利有弊:好处是避免正面冲突,弊端是可能让被影射者感到不被尊重。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建立直接沟通的勇气,与其“打人骂狗”,不如开诚布公地交流。

再举个反例: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发“总有人乱扔垃圾,素质真差!”结果引发几十条互相指责。如果换成“3号楼门口的垃圾桶满了,大家记得分类投放”,效果可能更好。这个对比说明,模糊指责容易激起对立,明确表达才能解决问题。

观察发现,习惯“打人骂狗”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担心直接冲突会破坏关系。但就像雾里看花,模糊的表达反而让问题更难解决。试着用“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的句式,既能保护对方自尊,又能清晰传递信息。毕竟,真诚才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遇到想“指桑骂槐”的情况,是选择继续当“语言艺术家”,还是尝试做“问题解决者”?答案或许藏在每个人的沟通勇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