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gè zhào miàn
成语解释: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见面
繁体字形:打個炤靣
英文翻译:Face to face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个:[gè]1.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有专用量词外也能用“个”):一个人。两个单位。2.单独的:个体。个人。3.人或物的体积:大个子。这瓜个儿不小。[gě]见〔自个儿〕
照:1.照射:日照。阳光照在窗台上。用手电筒照一照。2.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照镜子。湖面如镜,把岸上的树木照得清清楚楚。3.拍摄(相片、电影):这张相片照得很好。4.相片:小照。玉照。5.执照;政府所发的凭证:车照。护照。牌照。取缔无照摊贩。6.照料:照管。照应。7.通知:关照。照会。8.比照:查照。对照。9.知晓;明白:心照不宣。10.姓。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哎哟,你瞅瞅,“打个照面”这成语,说白了就是短暂碰个头、见个面的意思。比如上班路上遇到邻居老王,你俩互相点头说句“早啊”,转头各奔东西,这就叫“打个照面”。不过话说回来,为啥非得用这词儿呢?咱举个例子:周末逛超市碰见同事,你俩推着购物车寒暄两句“你也来买菜啊”,然后默契地错开走道——这不正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打个照面”现场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跟“擦肩而过”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其实“打个照面”重点在“有意识地短暂交流”,比如快递小哥把包裹递给你时笑着喊“记得给好评啊”,而“擦肩而过”更像完全没互动。你品品,这细微差别是不是挺有意思?
再说个职场场景。新人小张在茶水间偶遇大老板,硬着头皮说了句“张总好”,结果老板回了个微笑就匆匆离开。这种情况啊,用“打个照面”形容再合适不过——既保留了礼貌,又没耽误彼此时间。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大家都这么忙,这种浅层社交反倒成了职场润滑剂,你说神奇不神奇?
依我看呐,现代人用“打个照面”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实反映了社会节奏加快的现实。前两天在地铁口遇见老同学,本想多聊几句,结果两人异口同声说“改天约饭”,然后各自钻进人海。这种“改天约”的默契,可不就是当代版“打个照面”的延伸嘛!不过说实在的,偶尔这样挺高效,但要老这么浮光掠影地社交,人际关系怕是要变成速食面咯。
最后提个醒儿:下次跟人“打个照面”时,不妨试着多说句走心的话。比如把“吃了吗”换成“最近气色不错啊”,说不定就能把蜻蜓点水的相遇变成温暖的小插曲。毕竟啊,生活这出戏,有时候多点即兴发挥才够味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