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zé zhī yí

成语解释: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成语出处:《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亲人遗物

繁体字形:手澤之遺

英文翻译:The legacy of handze

手泽之遗的意思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泽:[zé]1.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2.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3.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洗濯。5.汗衣,内衣。[shì]古同“”,解散。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成语评论

手泽之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手泽”指的是前人留下的痕迹,“遗”则是遗留的意思。合起来,说的就是先辈用过或留下的物品,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记忆。比如老照片、旧书信,甚至一件穿过的衣服,都能算作“手泽之遗”。

举个例子:小李整理爷爷的遗物时,发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工整记录着六十年代的物价和家庭开支。母亲说:“这是你爷爷的手泽之遗,他当年靠这些数字撑起了整个家。”这些数字不再冰冷,反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窗口。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这类旧物件还有必要保留吗?我在博物馆见过抗战时期的家书,纸张脆得不敢触碰,但字里行间的牵挂让参观者驻足良久。这些手泽之遗像时光胶囊,封存着特定时代的呼吸与心跳。

另一个场景:王奶奶总舍不得扔掉老伴留下的旧怀表。子女觉得占地方,她却说:“听见表针走动,就像他还在书房看报。”这种情感寄托,或许就是成语最生动的注脚——物件本身会老旧,但附着其上的记忆永远鲜活。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演绎。同事小张把父亲发的第一条短信存在云端,他说:“数字时代的手泽之遗更需要主动保存。”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实体遗物还是虚拟痕迹,关键在于留存那些能传递温度的生活切片。

观察身边会发现,越是快节奏的生活,人们越渴望抓住些实在的联结。老家阁楼的樟木箱、外婆手缝的百家被,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实则是锚定自我认知的精神坐标。与其说我们在保存旧物,不如说是在守护与过往的珍贵对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