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g hài bù gū
成语解释:戕:害;辜:罪过。杀害或伤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残害无辜
繁体字形:戕害不辜
英文翻译:butcher the innocents
戕:杀害;残害:自戕(自杀)。
害:1.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灾害。虫害。为民除害。吸烟对身体有害。2.有害的(跟“益”相对):害虫。害鸟。3.使受损害:害人不浅。你把地址搞错了,害得我白跑了一趟。4.杀害:在数日前被害。5.发生(疾病):害眼。害了一场大病。6.又同“曷”hé。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辜:1.罪:无辜。死有余辜。2.背弃;违背:辜负。辜恩背义。3.姓。
成语“戕害不辜”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伤害无辜的人。比如古代有位将军为泄私愤,故意派平民百姓去送死,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戕害不辜。这种成语背后,其实藏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有这种现象吗?”看看最近的新闻,某些网络暴力事件中,网友仅凭片面之词就攻击陌生人,导致当事人抑郁轻生。虽然时代进步了,但人们用偏见代替真相、用情绪取代理性的行为,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戕害不辜?
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成语为何能流传千年?或许因为它直指人性弱点——当愤怒或利益驱使时,人容易选择性忽视真相。就像去年某公司数据泄露事件,基层员工明明不知情,却被管理层集体甩锅。这种找替罪羊的行为,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戕害不辜。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远超字面意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永远要守住道德底线。就像医生不能为救多数人而牺牲少数患者,警察不能为破案而冤枉好人。生活中那些看似“必要之恶”,往往就是戕害不辜的开端。
下次遇到需要判断对错的情况时,不妨多问自己:我的决定会波及无辜者吗?如果能像避开毒蘑菇般远离“伤害无辜”的选项,或许我们就能少些后悔,多些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