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bài lùn rén
成语解释: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以后
繁体字形:成敗論人
英文翻译:judge a person by his success or failure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哎,你说“成败论人”这成语到底啥意思?说白了,就是用结果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全部。比如《史记》里写项羽乌江自刎,后人说他刚愎自用;刘邦得了天下,大伙儿夸他知人善任——这不就是典型的“成王败寇”思维吗?
可问题来了哈,为啥大伙儿总爱用结果当尺子量人呢?你看商鞅变法让秦国崛起,最后自己被车裂,你说他是功臣还是罪人?这事儿就像吃火锅,有人光盯着最后那口汤咸不咸,却忘了涮肉的火候和调料的搭配。
我跟你唠个现实的例子。张三创业三年赔光家底,街坊说他“没本事”;李四靠运气赚快钱,人人喊他“商业奇才”。要我说啊,这就像看球赛只看比分牌——进球背后的战术配合、球员伤病这些细节,可比记分牌上的数字有意思多了。
老话讲“莫以成败论英雄”还真在理。你看宋朝岳飞含冤风波亭,当时被定为罪臣,五百年后反而成了民族英雄。这就像腌酸菜,时间这坛老卤水啊,早晚能把真相给泡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完全否定结果的重要性。考试考砸了确实要反思,项目黄了肯定得复盘。关键是要像吃烤鸭那样——既得尝到脆皮的香,也得品出面酱的甜,最后别忘了葱丝解腻的巧思。
下次看见别人家孩子考清华,别光顾着夸“别人家的娃真争气”,多想想人家熬夜刷题的黑眼圈。遇见创业失败的朋友,也别急着贴标签,保不齐人家踩过的坑比你的成功经验还值钱。你品,你细品,这事儿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