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gōng chū xì huó
成语解释:指不急于求成,精心制作,才能出完美的产品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细活’一定的道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慢工出細活
英文翻译:Slow work makes fine work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工: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钳工。瓦工。技工。女工。工农联盟。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上工。加工。勤工俭学。省料又省工。3.工程:动工。竣工。4.工业:化工(化学工业)。工交系统。5.指工程师:高工(高级工程师)。王工。6.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7.(工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做工。8.长于;善于:工诗善画。9.精巧;精致:工巧。工稳。10.姓。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活人。活到老,学到老。鱼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状态下:活捉。3.维持生命;救活:养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动;灵活:活水。活结。活页。活塞。5.生动活泼;不死板:活气。活跃。这一段描写得很活。6.真正;简直:活现。这孩子说话活像个大人。7.工作(一般指体力劳动的,属于工农业生产或修理服务性质的):细活。重活。庄稼活。干活儿。8.产品;制成品:出活儿。箱子上配着铜活。这一批活儿做得很好。
说到“慢工出细活”,很多人会联想到老匠人埋头打磨一件作品的画面。比如木雕师傅花几个月雕刻一块木头,最终成品连叶脉纹路都清晰可见。有人问:“快节奏的今天,慢慢做真的值得吗?”其实,慢工不是为了拖时间,而是为了给细节留空间。就像煮一锅汤,大火快炖容易烧干,文火慢熬才能让味道彻底融合。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程序员写代码时,如果为了赶进度直接复制粘贴,后期可能漏洞百出;反而是逐行推敲、反复测试的代码,用三年五载都不会出大问题。这时候又会有人疑惑:“效率和质量难道不能兼顾?”其实二者本就不是对立关系——真正的效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返工浪费更多时间。
我曾在博物馆见过明代瓷器的修复过程,师傅用毛笔尖蘸着颜料,一毫米一毫米地填补裂缝。当时有个孩子问妈妈:“这么小的缺口,随便补补不行吗?”那位母亲说:“你看不见的细微处,才是手艺人的良心。”这话让我记到现在。生活中很多事就像修复瓷器,外人看来“差不多就行”的地方,恰恰藏着专业精神的火光。
不过,“慢工”并不意味着无限拖延。有个设计师朋友分享过心得:他的工作台永远摆着沙漏,提醒自己“专注当下比计较时长更重要”。这或许解释了“慢工出细活”的另一层含义:不是故意放慢速度,而是把注意力密度提到最高。就像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只有持续对准一个点,才能点燃创造力的火苗。
当代社会总在强调“快”,但有些领域始终需要“慢”的智慧。教育孩子不能求速成,好文章需要反复润色,就连种棵树都得等它慢慢扎根。下次当你急着完成某件事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值得我多花20%的时间吗?”答案往往会给你新的启发——毕竟,时间不会辜负真正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