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āi
  • zhāo
  • h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ě zāi zhāo huò

成语解释: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惹災招禍

英文翻译:Make trouble

惹灾招祸的意思

惹:1.招引;引起(不好的事情):惹事。惹祸。惹麻烦。2.(言语、行动)触动对方:不要把他惹翻了。这人脾气大,不好惹。3.(人或事物的特点)引起爱憎等的反应:惹人注意。惹人讨厌。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灾:1.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水灾。兵灾。2.个人遭遇的祸患:没病没灾。3.“菑”,另音zī

招: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成语评论

惹灾招祸”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它形容的是因为不当行为或疏忽,导致麻烦或灾难发生的情况。比如有人不听劝告,非要酒后开车,结果撞上护栏——这就是典型的“惹灾招祸”。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这个词只能用在严重的事故里吗?”当然不是!日常小事也能用这个词,比如小明为了省时间闯红灯,结果被交警拦下罚款,朋友就会调侃他:“看,又惹灾招祸了吧?”

有个历史故事特别适合解释这个成语。明朝有个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提议在全国大兴土木建宫殿,结果劳民伤财引发民变。这时候问题来了:“主动做错事才算惹灾招祸吗?”其实不一定。比如老王好心帮邻居修电路,却因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这就是“好心办坏事”版的惹灾招祸。关键不在于意图,而在于行为是否超出能力范围。

现代职场里这样的例子更多。去年我们公司有个实习生,为了表现自己偷偷修改项目数据,结果导致整个报表系统崩溃。主管当时就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但千万别惹灾招祸。”这让我想到:当代人容易在哪些方面踩这个坑?社交媒体乱发言、投资跟风、甚至乱转发谣言都可能成为导火索。就像上周小区群里有人传“自来水含毒”,结果引发抢购潮,最后证实是谣言——传播者自己都没想到会闹这么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积极预防的场景。比如防汛指挥部提前加固堤坝时,市长在会上说:“我们现在多流汗,就是为了将来不惹灾招祸。”这种反向用法反而强调了防患未然的重要性。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所有意外都是自找的?”当然不是,但这个词确实提醒我们:很多麻烦其实可以通过谨慎避免。

观察这些年发生的事,我发现“惹灾招祸”的情况往往有共同点:要么是盲目自信,要么是忽视基本规则。就像去年登山爱好者小张无视天气预警执意进山,结果被困三天才获救。这个成语就像个警示灯,提醒我们在行动前多想想:“这个决定会不会埋下隐患?”毕竟,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不让问题发生。

最后说个接地气的例子。我家楼下水果店老板总把纸箱堆在消防通道,有顾客提醒他这是惹灾招祸,他还不以为然。结果上个月真的因为纸箱起火差点酿成大祸。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灾祸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日常疏忽累积的结果。保持敬畏心,或许才是应对这个成语最好的解药。

"惹灾招祸"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