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ì zǐ zhī wǒ
成语解释: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成语出处: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朋友间
繁体字形:僡子知我
英文翻译:my good friends know me well
惠: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慧”。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惠子知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它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惠子与庄子这对老友互相理解的故事。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四个字概括“知己情谊”?其实答案就藏在他们的互动中——惠子懂庄子钓鱼时“非为鱼,只为乐”的心态,庄子明白惠子抬杠时“较真背后的关心”。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同事小张总在会议上反驳你的方案,你可能会生气。但若像惠子知我那样思考,或许会发现他是在用“找茬”的方式帮你查漏补缺。就像庄子说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有时候表面的对立,恰恰是最深的理解。
现代人常说“懂比爱重要”,这和惠子知我不谋而合。上周邻居抱怨我家狗叫,我没急着辩解,反而送了她隔音耳塞。没想到她主动说:“其实你家狗狗只有快递来时才叫两声。”你看,当双方都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剑拔弩张就能变成会心一笑。
有人可能会问:现实中的误解那么多,真能做到完全理解吗?我的观察是:重点不在“完全”,而在“愿意”。就像惠子去世后,庄子路过墓前说的那句“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真正的理解是双向奔赴的过程,而非结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庄子惠子更需要这种智慧。刷短视频时看到相反观点,别急着划走;家人催婚时,试着听出焦虑背后的牵挂。毕竟,两千年前的濠梁之辩早已告诉我们:观点的差异就像水中的倒影,换个角度,可能都是真相的碎片。
下次遇到争执,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理解不是说服对方,而是在思想的河流中,找到共同沐浴的那片水域。就像庄子与惠子,虽然辩论不休,却成就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CP,这或许就是思想碰撞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