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shén qì guǐ
成语解释: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文章或气势等
繁体字形:驚神泣鬼
英文翻译:Sobbing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泣:1.小声哭:暗泣。哭泣。泣不成声。2.眼泪:饮泣。泣下如雨。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惊神泣鬼”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其实它常用来形容那些令人极度震撼的事物。比如你站在三峡大坝前,看着万吨江水从闸口奔腾而下,水雾漫天、轰鸣震耳,这时候用“惊神泣鬼”来形容眼前的场景就再合适不过了——连鬼神见了都要惊得跳起来,何况是人类呢?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惊天动地”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情感温度。“惊神泣鬼”带着更强烈的戏剧性,就像你看完《哈姆雷特》舞台剧,演员突然对着观众席念出那段著名的独白,灯光骤暗时全场鸦雀无声,这种直击灵魂的冲击感,用“惊神泣鬼”比“惊天动地”更贴切。
现代生活中其实藏着不少“惊神泣鬼”的瞬间。去年我在天文馆看黑洞模拟影像,当那个扭曲时空的光环在穹顶展开时,后排的小朋友突然抓着妈妈的手说:“原来宇宙真的会吃星星啊!”这种跨越年龄的认知震撼,不正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的鲜活演绎吗?
有个有趣的观察:古人创造这个成语时或许没想到,千年后我们会对“神鬼”有新的理解。现在用它来形容AI作画反而别有深意——当算法把梵高笔触和量子物理融合,生成人类从未见过的色彩组合时,那种突破想象边界的创造力,确实能让虚拟世界里的“数字鬼神”都惊掉下巴。
下次遇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震撼场面,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比如朋友给你看他用三年时间拍摄的星空延时视频,银河在冰川上流动的光轨清晰可见,这时候说“你这作品简直惊神泣鬼”,比单纯夸“太美了”更有画面感,说不定还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呢。
语言就像活水,老成语也能游出新浪花。当我们用“惊神泣鬼”形容现代科技、艺术创作甚至生活琐事时,本质上是在延续古人观察世界的那份敏锐。毕竟能让二十一世纪人类惊叹的事物,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被记住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