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tāo jù làng
成语解释:同“惊涛骇浪”。
成语出处: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繁体字形:驚濤巨浪
英文翻译:billow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涛:大的波浪:波涛。惊涛骇浪。
巨:1.大;很大:巨款。巨轮。巨幅画像。为数甚巨。2.姓。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惊涛巨浪”这个成语?举个实际例子:老张在晨会上说:“公司这次遭遇的舆论危机,就像海上突遇惊涛巨浪,稍有不慎就会翻船。”这个比喻生动描绘了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在场同事瞬间理解事态严峻性。
有人可能会问:“惊涛巨浪只能形容自然现象吗?”当然不是。去年社区组织防汛演练时,王主任拿着喇叭喊:“别看现在风平浪静,真遇到惊涛巨浪般的洪水,这些沙包墙就是咱们的生命线!”这里巧妙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转化为对防护措施的重视,赋予了成语新的应用场景。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运用?作家李女士在新书签售会上分享:“我给主角设计的每个重大转折,都像迎面扑来的惊涛巨浪——失业潮冲击、亲人重病、投资失败三连击,这样的安排才能让成长弧光更真实。”这种用法突破物理层面的比喻,直指人生际遇的戏剧性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有了新变体。某互联网公司的00后员工在项目复盘时说:“用户需求突变就像游戏里的隐藏BOSS,比预期早三个月出现的惊涛巨浪,反而逼出了我们的极限操作。”这种年轻化的表述既保留成语内核,又注入时代特色,显示出语言与时俱进的活力。
个人观察发现,过度使用这个成语会削弱表现力。就像上周读到的网络小说,十章里出现八次“惊涛巨浪”,到后来连角色吵架都要用“他心中掀起惊涛巨浪”,反而让读者产生疲惫感。这提醒我们:好比喻贵在精准,不在数量。
当我们说“直面惊涛巨浪”时,本质在传递什么信息?去年台风救援纪录片里有段真实记录:渔民老陈指着修补好的渔船说:“怕浪就别出海,但见着惊涛巨浪更不能慌,稳住舵,找准浪与浪之间的节奏。”这段话道破成语的现实意义——既要有风险意识,更要培养应对危机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