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yú hài sú
成语解释: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驚愚駭俗
英文翻译:Stupidity and vulgarity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愚:1.愚笨;傻:愚人。愚不可及。大智若愚。2.愚弄:为人所愚。3.用于自称的谦辞:愚兄。愚见。愚以为不可。4.姓。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惊愚骇俗”这个词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名,其实它形容的是那些打破常规、让人目瞪口呆的行为或观点。比如有人突然辞去高薪工作去沙漠种树,周围人可能会说:“你这决定太惊愚骇俗了吧?”但这个词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要看具体语境——当创新突破束缚时是积极的,当哗众取宠时就变味了。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菜市场里常年卖豆腐的老王,有天突然支起画架给顾客画肖像,买菜大妈们围着看热闹。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也有人夸他“活出自我”。这种打破既定印象的行为,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既惊动了保守派,也启发了敢想敢做的人。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短视频里所谓的“惊愚骇俗”操作,很多其实是设计好的剧本。比如故意在婚礼上穿丧服、在图书馆跳广场舞,这类为流量而制造的“震惊”反而让人麻木。真正的惊愚骇俗应当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但最终推动认知进步。
我观察到,年轻人更善于把“惊愚骇俗”转化成创造力。认识个95后姑娘,把殡葬礼仪做成沉浸式艺术展,起初家人反对,后来展览却让很多观众重新思考生死命题。这种打破禁忌的尝试,恰恰证明了惊愚骇俗可以成为破冰的锤子。
下次遇到让你心头一震的事物时,不妨多问句:这个“惊愚骇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还是单纯在博眼球?就像夜空中的烟花,有的照亮黑暗,有的只是短暂刺眼。辨别这两者的差别,或许就是我们对待非常规现象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