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shì
  • zh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shì zhèn sú

成语解释:见“惊世骇俗”。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言行或事件等

繁体字形:驚丗震俗

英文翻译:shock the common customs

惊世震俗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震:1.震动:地震。震耳欲聋。威震四方。2.特指地震:震源。防震棚。又连着震了几次。3.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4.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见〖八卦〗。5.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成语评论

惊世震俗”这个词,听起来就自带一股冲击力,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三突然辞掉年薪百万的工作去山里种蘑菇,村里人议论纷纷:“这简直是惊世震俗!”——你看,这个词天生适合形容那些打破常规、让人直呼“还能这样?”的事。

为什么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惊世震俗”?四百多年前,当哥白尼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时,整个欧洲像被扔了颗炸弹。当时的教科书都说地球是宇宙中心,他突然跳出来说“你们都错了”,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惊世震俗”吗?这种颠覆常识的勇气,直到今天还在提醒我们:真理有时藏在看似疯狂的想法里。

有个朋友最近问我:“现在每天刷短视频看到各种奇葩新闻,算不算惊世震俗?”我的看法是——真正的“惊世震俗”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比如特斯拉刚发明交流电时,人们吓得说这是“魔鬼的技术”,但后来它点亮了全世界。那些只为博眼球的猎奇事件,就像放完就散的烟花,可算不上真正的震撼。

换个角度想,我们生活中也有“微型惊世震俗”。李奶奶七十岁开始学编程,邻居们都说她“老糊涂了”,结果她开发了个帮老人挂号的小程序。你看,打破年龄偏见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平凡生活中的惊世震俗?这种精神层面的突破,往往比表面的夸张更有力量。

惊世震俗一定是正面的吗?未必。比如某网红直播生吃章鱼导致窒息,这种“惊世骇俗”的操作就纯粹是危险示范。真正的震撼力应该带来积极启发,而不是制造恐慌或误导。就像梵高当年用浓烈的色彩冲击画坛,虽然当时被骂“疯子”,但终究打开了艺术新世界的大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惊世震俗”似乎变成了廉价标签。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人或事,往往最初都带着这个标签:从移动支付取代钱包,到马斯克要把人类送上火星。下一次听到有人说“这不可能”时,或许正是新事物破土而出的信号。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明天你决定做件“惊世震俗”的事,会是什么?是穿着汉服去上班,还是公开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其实每个突破舒适区的选择,都是给自己生活的小型地震——震一震,说不定能抖落陈旧的壳,遇见新的可能。

"惊世震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