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 g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ng guān yī tǐ

成语解释:恫瘝:病痛,疾苦。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的痛苦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黄期陛《建天京于金陵论》:“恫瘝一体,休戚相关,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恫瘝一軆

英文翻译:To intimidate the body

恫瘝一体的意思

恫:[dòng]恐惧;吓唬:恫恐。恫吓。[tōng]哀痛;痛苦。

瘝:病;痛苦:恫(tōng)瘝在抱。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成语评论

恫瘝一体”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恫瘝”指病痛,“一体”意为感同身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苦难如同自身遭遇般关切”。比如某社区组织为独居老人送餐时,负责人说:“我们做这件事不为别的,只因为恫瘝一体的同理心——谁家没有老人呢?”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古老的说法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看看暴雨中主动开放商铺给路人避难的店主,或是疫情期间共享退烧药的邻居群聊,这些自发行为背后正是“恫瘝一体”的生动体现。它不需要宏大的口号,而是藏在普通人将心比心的瞬间。

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深有体会。去年帮失智老人安装防走失手环,有位阿姨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年轻人能这样想,真好。”那一刻突然明白,真正的共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像感受牙疼般真切体会他人的困境。这种朴素的联结,或许比任何管理制度更能化解社会冷漠。

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当企业把“员工关怀”做成KPI考核时,效果往往不如主管主动询问“最近孩子肺炎好点了吗”。制度可以规范行为,但只有注入恫瘝一体的温度,才能让善意自然流动。就像春天的溪水不需要被规划流向,却能滋养整片山谷。

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停三秒想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家人身上会怎样?这种思维转换就像在心里架起桥梁,让“他的困难”和“我的关切”真正成为一体。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这样做时,我们会发现善意原来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能开遍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