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èn qióng fā jí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恨穷发极
英文翻译:Hate the poor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极:1.顶点;尽头: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2.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南极。北极。阴极。阳极。3.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极一时之盛。4.最终的;最高的:极度。极端。极量。5.“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6.姓。
“恨穷发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并非传统成语,更像是现代人对“因贫穷而激发极端动力”这一现象的概括。比如有人会说:“他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恨穷发极之下,硬是靠捡废品读书考上了大学。”这里描述的是一种被困境逼出来的拼搏精神。
有人可能会问:“恨穷发极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在于“发极”的方向。比如小王毕业后创业失败负债,他选择每天打三份工还债,同时学习新技能,三年后逆袭成技术主管——这是正向的“发极”。但如果有人因贫穷去偷盗或赌博,那就是走偏了。所以同样的起点,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我曾在偏远山区见过这样的场景:土墙上用粉笔写着“宁吃百日苦,不留终身穷”。孩子们凌晨五点打着手电筒走山路去上学,这种“恨穷发极”更像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有个女孩告诉我:“我知道现在苦,但更怕将来重复父辈的人生。”这种清醒的痛感,反而成了最持久的燃料。
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这种极端心态?我的观察是:适度的危机感能激活潜能,但长期高压反而会透支心力。就像登山时必要的紧迫感能让人快速攀岩,但若总是盯着脚下的悬崖看,难免会腿软。最好的状态或许是保持“穷则思变”的敏锐,同时学会在奋斗中给自己松绑——毕竟真正的改变,从来都不是靠咬牙切齿完成的。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很多成功人士回忆往事时,会把贫穷称为“特别的礼物”。这或许说明,“恨穷发极”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恨意本身,而在于它让人看清了生存的底线,继而触底反弹。就像竹子被压弯后积蓄的弹性,最终会爆发出惊人的上升力。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纠结于“恨穷”的情绪浓度,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发极”的具体路径上。制定可分解的目标,寻找可持续的方法,这样的努力才像滚雪球,越滚越有后劲。毕竟改变命运这件事,光靠咬牙切齿是不够的,还得学会笑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