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èn
  • t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èn rú tóu cù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家人、婆娘,两天要打八顿。这些人都恨如头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忿恨极大

繁体字形:恨如頭醋

英文翻译:as bitter as the sourest vinegar -- extremely bitter

恨如头醋的意思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醋:1.含有醋酸的调味品。有酸味,一般用米、高粱作原料发酵制成。也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2.嫉妒(多指在男女关系上):吃醋。

成语评论

恨如头醋”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是“头醋”?为什么用它来比喻仇恨?其实,“头醋”指的是酿醋时最初产生的浓烈酸液,古人用它来形容那些积压已久、难以消散的怨恨。比如有人会说:“他俩的恩怨恨如头醋,旁人劝了十年都没用。”这里既点出了矛盾的顽固性,又带着几分世事无奈的感慨。

试想这样的场景:老王家儿子因为拆迁款分配,和堂兄闹得恨如头醋。村里长辈们轮番劝说,可两家人就像被醋泡透的蒜瓣,越陈越辣。这种比喻比直接说“深仇大恨”更生动——醋的酸涩刺鼻,恰似怨气在心头翻涌的感觉。不过有趣的是,现实中的头醋虽然浓烈,却能被时间转化为醇香的陈醋,这是否暗示着仇恨也有转化的可能?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成语吗?在我看来,这个诞生于农耕时代的比喻,恰恰映照出人性的永恒课题。就像职场中某个同事抢了功劳,若不当场说开,怨气就会像头醋般在心底发酵。但换个角度想,与其让酸楚腐蚀内心,不如学学山西老陈醋的智慧——经过晾晒、沉淀,刺鼻的酸终会变成滋养美味的秘方。

值得注意的是,“恨如头醋”不同于“不共戴天”,它更强调情绪的绵长而非激烈。就像腌菜坛子里的头醋,不会突然爆炸,却能让浸泡其中的菜叶日渐变色。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恰似人际关系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但正如厨师懂得把握腌制火候,我们是否也该学会在适当时候打开情绪的封坛?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豁达的人,他们往往具备“醋缸思维”。面对矛盾时,他们不会急着倒掉整缸醋,而是往里添些冰糖、花椒,把酸涩调成独特风味。这种转化能力,或许才是破解“恨如头醋”的钥匙。毕竟生活这桌宴席,既需要糖的甜蜜,也需要醋的爽利,关键看我们如何调和。

"恨如头醋"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