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ng hòu zhēng xiān
成语解释: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上进心很强
繁体字形:恐后爭先
英文翻译:Be afraid to take the lead
恐:1.害怕;畏惧:恐慌。惊恐。有恃无恐。诚惶诚恐。2.使害怕:恐吓。3.恐怕:恐难胜任。他不出席恐有原因。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争: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是非之争。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力争上游。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只争朝夕。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先:1.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进。先例。事先。领先。争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说几句。3.暂时: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虑。4.祖先;上代:先人。5.尊称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诉我?7.姓。
“恐后争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耳熟?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因为怕落后而抢着行动的状态。比如公司里有个新项目,大家都想表现,可能就会出现这种场景:“部门会议上,一提到新项目需要负责人,同事们恐后争先地举手,生怕错过机会。”这种氛围虽然积极,但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压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恐后争先’?”答案其实藏在人性里。当资源有限或机会稀缺时,竞争本能就会被激发。好比超市促销鸡蛋打折,大爷大妈们拎着篮子小跑抢购的画面,背后就是“不赶紧行动就吃亏”的心理在驱动。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状态也不全是坏事。还记得小时候运动会接力赛吗?发令枪一响,孩子们个个像离弦的箭,这种争先恐后的劲头反而能激发潜力。关键是要分场合——备考时和同学比着刷题是良性竞争,但若是开车时抢道加塞,那可就是危险行为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连手机软件都在利用这种心理。那些显示“已有238人抢购”的倒计时页面,不就是在暗示“手慢无”吗?有次我在网购平台看到限量球鞋发售,页面刷新不到三分钟库存就清零,这种设计精准戳中了消费者的恐后心理。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放大了这种心态。地铁门刚开就有人往里挤,电梯还没完全打开就往外冲,这些日常细节其实都在折射竞争意识。但或许我们可以更聪明地应对——就像参加马拉松比赛,前几公里保存体力的人往往后程更有优势。
当面对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时,不妨给自己三秒钟缓冲。上周朋友约我去热门餐厅吃饭,看到门口排长队时,我选择先查查手机有没有线上取号功能。这种“战术性等待”反而让我们比现场排队的人更早入座。有时候后退半步,或许能看得更清楚。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从容的人,他们往往能在争先与等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像农民播种既讲究抢农时,又懂得遵循作物生长规律。生活的智慧,或许就在于辨别什么时候该奋力向前,什么时候该让时间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