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è dà yā xiǎo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怯大压小
英文翻译:Fear is greater than fear
怯:1.胆小;害怕:胆怯。怯场。2.北京人贬称外地方音(指北方各省):他说话有点儿怯。3.不大方,不合时;俗气:这两种颜色配起来显得怯。4.缺乏知识;外行:露怯。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压:[yā]1.从上面加力:压住。压碎。压缩。泰山压顶。2.用威力制服、镇服:镇压。压服。压迫。3.控制,使稳定,使平静:压价。压住阵脚。4.搁置:积压。5.逼近:大兵压境。6.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压宝(亦作“押宝”)。[yà]1.〔压根儿〕根本,从来,如“我压根儿压就不理解这件事”。2.(壓)
小: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3.时间短:小坐。小住。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6.妾:小房。
"怯大压小"这个成语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可能需要确认是否为"欺大压小"的笔误。假设我们讨论的是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欺软怕硬"或"以大欺小",我们可以这样展开:
当小王发现主管总爱挑新员工的毛病,却对老员工迟到视而不见时,同事悄悄说:"这不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吗?"这个例子生动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不同对象时态度迥异的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这其实与人性中的风险规避心理有关。就像野猫不会轻易招惹比自己体型大的动物,人类在社交中也会下意识评估"冲突成本"。面对实力相当的对手时,人们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策略;而面对明显弱势群体时,某些人就会不自觉地展现出压迫性态度。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共性。观察幼儿园小朋友的互动就会发现:当老师不在场时,总有个别孩子会抢夺更小同伴的玩具,却不敢招惹和自己体格相当的孩子。这种本能式的行为模式,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深层逻辑。
在职场中,我亲眼见过类似案例。某部门经理开会时对基层员工严厉批评,面对董事会的质疑却立刻变得毕恭毕敬。这种态度切换看似精明,实则暴露了其领导力的根本缺陷——真正的权威应当建立在专业能力而非职位高低之上。
要破解这种困境,关键要建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认知。就像交通信号灯不会因为驾驶者的身份改变颜色,健康的社会关系更需要这种稳定的判断标准。当我们学会用统一的标准对待不同对象时,很多无谓的人际矛盾自然会迎刃而解。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他们往往有个共同特点:对实习生和CEO都保持着同样的真诚态度。这种超越身份标签的平等视角,或许才是化解"大小"迷思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