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ài shēng guài qì
成语解释: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成语出处:鲁迅《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声音等
繁体字形:恠聲恠氣
英文翻译:strange voice or an affected manner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怪声怪气”这个词,乍一听像在描述声音,但它更多用来形容人说话或行为“别扭”“不自然”。比如有人故意捏着嗓子学小孩说话,旁边人可能会嘀咕:“这人怎么怪声怪气的?”
为什么用这个词?其实它背后藏着一种“反差感”。比如同事平时说话正经,突然模仿网红语气说“家人们谁懂啊”,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你今天怪声怪气的,吃错药了?”这种对比既有趣,又点破了对方的不协调。
有意思的是,“怪声怪气”还能化解尴尬。比如朋友聚会冷场时,有人突然用播音腔念菜单:“这道红烧肉——入口即化——”大家噗嗤一笑,马上有人接话:“别怪声怪气了,快下单吧!”原本凝固的空气瞬间流动起来。
小心使用边界:我见过有人用这个词开恶意玩笑。比如新同事带点口音,就被说“说话怪声怪气”,这就越界了。语言像调料,放对了提鲜,放多了呛人。用这个词时,最好确认对方能接住你的幽默。
生活中总需要点非常规表达。上周我陪孩子看动画片,学了一句“哇酷哇酷”的台词,转头用气泡音对老婆说:“今晚的汤——哇酷哇酷——”她翻着白眼笑骂“怪声怪气”,但嘴角明明翘起来了。你看,只要用得恰当,这些非常态表达反而能让日常更有滋味。
下次遇到朋友突然切换“戏精模式”,别急着吐槽,不妨也捏着嗓子回一句:“这位客官——您的戏过了喂——”保准笑声比抱怨先到。语言的有趣之处,不就在于能打破常规、碰撞出火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