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i tǔ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成语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繁体字形:懷土之情
英文翻译:Nostalgia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提到“怀土之情”,许多人会想到“落叶归根”这个词。比如李奶奶移民海外二十年,却总念叨着老家门前的桂花树,她说:“等孩子读完书,我就回村里养老。”这种情感就像春天的小草,看着不起眼,但只要给点泥土就能扎根生长。
有人问:怀土之情仅仅是思念家乡吗?其实它更像一坛陈年老酒,装着的不仅是地理坐标,还有童年记忆里的麦芽糖香气、邻居张大爷的烟斗味道。就像王叔常说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他宁可守着漏雨的瓦房,也不愿搬进儿子的江景房。
在深圳打工的小赵身上,这种情感呈现出新形态。他手机里存着老家四季的延时摄影,周末必看《乡村爱情故事》,连炒青菜都要撒一把从老家寄来的花椒。这种“云思乡”现象挺有意思——身体在都市丛林里穿梭,灵魂还系着故乡的炊烟。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越是生活节奏快的城市,怀旧主题餐馆越多。上海弄堂里的“外婆家菜馆”、北京胡同里的“知青食堂”,这些地方卖的哪里是饭菜?分明是帮都市人把碎成二维码的乡愁,重新拼成有温度的记忆拼图。
作为在异乡生活十年的人,我发现怀土之情会随着时间发酵。年轻时觉得老家土气,现在反倒能欣赏青砖上的苔痕。这或许就像腌酸菜,时间越久越能品出特殊风味。有意思的是,当我带孩子回老家,他们指着水牛喊“恐龙”,这种认知差异反而让怀旧有了跨时代的新鲜感。
如今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视频通话抹平了地理阻隔,但人们对土地的情感联结反而更显珍贵。就像老宅拆迁时,有人会郑重其事地装一瓶门前土;海外游子收到家乡月饼,会对着包装盒上的山水画发半天呆。这些细节提醒我们:在水泥森林里奔波的现代人,心底始终留着块柔软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