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é cái mǎi fàng
成语解释: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得財買放
英文翻译:Get money to buy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哎,这“得财买放”的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江湖味儿?说白了,就是拿钱办事儿,把本该受罚的人给放了。比如说啊,古时候有个贪官收了银子,愣是把小偷从牢里捞出来,这就叫典型的“得财买放”。你瞅瞅,这不就是拿钱换人情嘛!
有人可能问了:“这成语和‘贿赂’有啥区别啊?”嘿,问得好!区别就在于“买放”更强调“交易成功后的结果”。比如说,张三犯事儿被抓,李四塞钱给衙役,衙役真把张三放了,这才算“得财买放”。要是钱没送出去或者事儿没办成,那只能算“行贿未遂”,对吧?
不过我说啊,这成语放到现在也挺有意思。比如公司里有人违规操作被查,领导收了好处假装没看见——这不就是现代职场版的“得财买放”嘛!不过咱得往好了想,现在社会越来越透明,摄像头比树叶子还密,搞这套的风险可比古代高多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问题:“为啥总有人敢冒险干这事儿?”要我说啊,无非是侥幸心理作祟。总觉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别忘了老祖宗早就说过“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说了,现在大数据时代,你买个包子都能被扫码记录,更别说这种大事儿了。
其实我挺好奇的,古代那些搞“得财买放”的人最后都咋样了?翻翻史书你就发现,十个有八个都没好下场。要么被同伙出卖,要么东窗事发,剩下的可能只是暂时没被发现。所以说啊,这钱拿着烫手,觉都睡不踏实,何必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也不能光盯着阴暗面。现在很多地方推行阳光政务,办事流程网上都能查,这种进步你不得不服气。就像我老家办营业执照,现在手机点点就能搞定,压根不用找人托关系。这说明啥?时代在变,老套路迟早要淘汰的。
说到底,“得财买放”这事儿就像走钢丝,看着刺激,摔下来可疼。咱普通人啊,还是老老实实挣干净钱最踏实。毕竟人生这场戏,咱得演个光明磊落的主角不是?别让那点小钱脏了良心,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