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ú láo wǎng fǎn
成语解释: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徒勞往返
英文翻译:make a futile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3.过去的:往日。
返:回:往返。遣返。流连忘返。一去不复返。我于13日返京。
“徒劳往返”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为了赶在截止日期前交方案,连续三天熬夜修改,结果客户临时变更需求,之前的工作全成了无用功。同事调侃他:“你这不就是典型的‘徒劳往返’吗?”
为什么人们总会陷入这种“白忙活”的循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像追着尾巴转圈的猫,只顾着应付眼前的问题,却忘了抬头看看方向是否正确。就像拿着过期地图找新开的奶茶店,跑得再快也喝不到那杯杨枝甘露。
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朋友的公司要求全员参加线上培训系统操作课,结果课程结束后三天,公司宣布改用另一套系统。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不正是组织层面的“徒劳往返”吗?
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个思维陷阱——人们往往更在意“完成动作”本身,而不是思考动作的实际价值。就像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人,虽然计步器数字在涨,但地理位置始终没变。
有个有趣的反常识:有时候“停下来”比“继续跑”更需要智慧。去年我帮亲戚装修房子,原本计划全部亲力亲为,后来发现专业电工半天就能完成我三天都搞不定的电路改造。及时止损的决策,反而省下了更多时间和精力。
观察发现,现代职场中的“徒劳往返”常源于信息差。当沟通链条超过三个环节,就像小朋友玩的传话游戏,最终执行者拿到的任务可能早已偏离初衷。这种情况下,定期校准目标比闷头苦干更重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某些看似徒劳的过程其实暗藏价值。就像科研人员经历数百次失败实验,表面看是无效劳动,实则为最终突破积累了大量数据支撑。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无效往返”转化为经验储备。
最后分享个实用建议:下次准备开展长期任务前,不妨先做个“五分钟电梯测试”——用最简单的话向别人说明这个项目的核心价值和实现路径。如果连自己都讲不清楚,可能就要警惕陷入徒劳往返的漩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