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g shí ruò ròu
成语解释:同“弱肉强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成语出处:明·刘基《瑞麦颂》:“元失其鹿,天下共逐,扰扰纷纷,强食弱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然竞争
繁体字形:強食弱肉
英文翻译:To eat the weak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试想一个职场新人小张刚加入公司,发现老员工总把琐碎杂活推给他,自己却专挑轻松的项目。小张忍不住问组长:“为什么总让我做基础工作?”组长拍拍他肩膀:“这就是典型的强食弱肉啊,新人需要时间证明能力。”这个场景里,强者通过资源掌控影响着弱者的生存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强食弱肉是必然规律吗?其实自然界中,狼群捕食老弱驯鹿确实维持了生态平衡;但在人类社会,过度强调“强者通吃”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就像某互联网大厂曾用低价策略挤垮中小创业者,最终反而因市场缺乏多样性降低了整体创新能力。
再看校园里的小故事。转学生小林因为方言口音被同学孤立,直到在编程比赛中展现天赋才获得尊重。这告诉我们:强弱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就像竹子生长初期看似柔弱,积蓄足够养分后却能突破岩石——强弱之势往往取决于观察的时间维度。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强而不霸”的智慧。某科技企业扶持供应链伙伴共同研发,结果新产品上市速度比竞争对手快了两倍。这种“强者赋能弱者”的模式,反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蛋糕。毕竟,当飓风来袭时,被吹断的往往是只顾自己生长的大树,而懂得相互支撑的竹林却能安然无恙。
回到成语本身,“强食弱肉”揭示的生存法则确实存在,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于能主动改写规则。就像马拉松比赛中,顶尖选手突然放慢脚步等受伤对手,这种超越竞争本能的善意,或许才是文明真正的闪光点。当我们谈论强弱时,不妨多想想:如何在保持前进动力的同时,给他人留出成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