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g běn ruò zhī
成语解释:见“强本弱枝”。
成语出处:《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繁体字形:強本弱支
英文翻译:Weak and strong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支:1.撑:支帐篷。把苇帘子支起来。他用两手支着头正在想什么。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支着。支着耳朵听。3.支持:支援。支应。体力不支。乐不可支。疼得实在支不住。4.调度;指使:支配。支使。把人支走。5.付出或领取(款项):支出。支取。支了一笔钱。6.姓。7.分支;支派:支流。支队。支线。支店。8.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质量(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纱线越细,支数越大。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一支蜡烛。9.地支。见〖干支〗。
“强本弱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观。咱们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经营一家奶茶店,最近生意下滑。他仔细分析后发现,问题出在原料质量不稳定。于是他果断砍掉了三个销量低的新品,集中资金升级了茶叶和鲜奶的供应链。三个月后,口碑回升,利润反而增长了20%。这就是典型的"强本弱支"——强化核心竞争力,削减次要消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专注主业"有什么区别?其实这里有个关键差异。"强本弱支"更像动态调整的过程,就像修剪盆栽。去年某手机厂商砍掉智能手表业务时,很多人不理解,但正是这样才腾出资源突破折叠屏技术。取舍之间,要让主干粗壮到能承受更多枝桠,而不是放任枝条抢夺养分。
最近遇到件有意思的事。朋友公司推行"周五无会议日",开始有人担心影响效率。结果三个月后,团队不仅按时完成了季度目标,还孵化出两个创新项目。这让我想到,"弱支"不等于完全放弃,而是给主干创造呼吸空间。就像整理衣柜,把五年没穿的衣服捐掉,反而能看清自己真正的穿衣风格。
现代人常陷入"既要又要"的困境。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那些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跨界机会。就像竹子前三年只长根茎,第四年才疯狂拔高。或许"强本"的本质,是打造足够坚实的底层系统,当遇到新机遇时,这些积累就会像弹簧一样释放势能。
最后说个反常识的观点:有时候弱支比强本更难。就像健身教练常说的"学会放松和学会发力同等重要"。见过太多创业者死死攥着所谓核心竞争力,反而错过了转型窗口。真正的智慧,在于能清晰判断何时该施肥,何时该修枝——这可能就是"强本弱支"留给当代人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