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ǎng mǎi qiǎng mài
成语解释:强迫买或卖
成语出处:王朔《橡皮人》:“再说,做买卖也没有强买强卖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欺行霸市
繁体字形:強買強賣
英文翻译:Buy and sell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什么是“强买强卖”?简单说,就是买卖双方有一方耍横:要么逼着别人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要么强迫别人低价卖出自己的物品。这种行为就像菜市场里的小贩突然把烂水果塞进你的购物袋,还非要你付钱,或者装修工人干完活后临时加价,威胁“不付钱就砸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核心问题在于交易权力的不对等。比如某手机营业厅要求“办宽带必须买路由器”,表面看是套餐优惠,实则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这种捆绑销售就像去餐馆点菜时,服务员非要你在红烧肉里加香菜,不加就不给上菜。
遇到强买强卖怎么办?记住三个关键词:留证据、找帮手、敢拒绝。去年朋友租房时就遇到中介强制购买保洁服务,他当场录下对话,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后,第三天就收到道歉和退款。这说明现代社会维权渠道比想象中更畅通。
法律真的管用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得设定不公平交易条件”。某地旅游区曾发生过商户强卖高价香烛事件,最终市场监管部门开出20万元罚单。这就像给市场装了“电子护栏”,让强买强卖者碰到就会触发警报。
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有些强买强卖披着“温情”外衣。比如养生馆的“免费体验”变成情感绑架,美容院的“闺蜜价”转眼成天价账单。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清醒:真正的交易应该像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才好看,如果变成摔跤比赛,就该及时喊停。
观察发现,抵制强买强卖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交易敏感度”。就像网购时我们会比价三家,线下交易也要养成问明细、看条款的习惯。当商家说出“必须”“只能”这类绝对化词语时,不妨微笑着反问:“还有其他选择吗?”这句话往往能打破不对等的交易氛围。
市场的良性运转就像接力赛,需要买卖双方传递诚信的接力棒。下次遇到强买强卖,不妨把它看作检验自己商业智慧的实践课——毕竟,保护自己的钱包,也是在为构建更健康的交易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