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ǔ xià táo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成语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近处反而安全
繁体字形:弩下逃箭
英文翻译:Escape from the arrow
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逃:1.逃跑:追歼逃敌。2.躲避:逃荒。逃学。
箭:1.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运动用的箭一般用钢、铝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离:一箭之遥。半箭多路。
你听说过"弩下逃箭"这个成语吗?它字面意思是说当弩箭射来时趴下躲避,实际用来形容在危机面前被动应对的状态。举个例子:小明总是等到考试前夜才熬夜复习,这种"弩下逃箭"的学习方式让他的成绩忽高忽低。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亡羊补牢'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应对问题,但"弩下逃箭"更侧重被动反应的状态——就像有人总在电脑死机后才想起备份文件,每次都是手忙脚乱地补救。
生活中这类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小区物业平时不维护消防设施,等到检查时才突击整改;年轻人熬夜透支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才开始养生。这种应对模式就像总在箭雨落下时才找盾牌,难免会被射中几次。
不过我发现,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有了新变化。现在很多企业会把"弩下逃箭"作为风险管理案例:某手机厂商发现电池隐患后立即召回,虽然比不过事前预防,但比隐瞒问题的做法更值得肯定。这说明被动应对总比不作为强,但最好的策略还是未雨绸缪。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向使用。有次看到创业者说:"我们不做弩下逃箭式的创新,而要主动创造市场需求。"这种用法赋予了成语新的时代意义——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主动出击可能比被动防御更重要。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想想这个画面:与其在箭雨中狼狈躲闪,不如提前穿好铠甲。就像理财规划师常说的,经济寒冬来临时,早做准备的人永远比临时抱佛脚的人从容。这或许就是古老智慧给现代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