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mǎ xián shú
成语解释: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弓马娴熟
英文翻译:Skillful bow and horse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娴:1.熟练:娴于绘画。2.文静;稳重:娴静。
熟:[shú]1.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2”相对,2.—3.同):西瓜已经熟了。4.(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饭熟了。5.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熟皮子。熟铁。6.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视无睹。这条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练: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虑。[shóu]义同“熟”(shú)。
说到“弓马娴熟”,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武将。比如:“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三十步外一箭射断敌军旗帜,引得众人喝彩。”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武艺高强的形象,更暗含着长期练习积累的深厚功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弓马”成为衡量能力的标准?其实在古代,弓箭象征远程攻击能力,骑术代表机动性,二者结合就是战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放到今天,这就像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弓)和快速应变能力(马),比如程序员既要精通代码,又要适应技术迭代。
现代职场中如何体现“弓马娴熟”?举个例子:“她既擅长数据分析,又能流畅协调跨部门合作,这种‘职场弓马’让她在项目中游刃有余。”这里突破了对字面意义的理解,将传统技能转化为复合型能力的隐喻。
我观察到,很多人专注打磨单项技能,却忽视能力组合的重要性。就像只会拉弓不善骑马,或精于骑术却射不准箭。真正的“娴熟”应是系统化的能力网络——既能精准发力,又能灵活调整方向。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人们用“弓马娴熟”形容非武力领域时,往往带来新鲜感。比如描述画家“对水墨线条的掌控如驾驭烈马,设色晕染似张弓搭箭”,这种跨界类比让抽象的艺术表达瞬间具象化。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弓马”。农耕文明的骑射,工业时代的机械,数字时代的代码与创意,本质都是对核心能力的极致追求。找到属于自己的“弓箭”与“战马”,或许就是应对变化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