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xié cóng zhèng
成语解释: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归向正道
繁体字形:棄邪従正
英文翻译:mend one 's ways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邪:[xié]1.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4.妖异怪诞:邪魔。邪术。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问词。[yá]古同“玡”,琅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缓慢。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弃邪从正”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其实是个充满希望的故事。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人明明知道做坏事不对,却还是改不了?”这时候可以用一个例子回答:小明以前沉迷游戏,甚至逃课去网吧,但后来他主动卸载游戏软件,每天早起背单词,同学都笑他“转性了”。小明却说:“以前觉得混日子挺酷,现在才发现,认真活着才是真本事。”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弃邪归正”——从错误的方向调头,找到更值得走的路。
有人可能会好奇:“改邪归正需要什么条件?”其实关键往往在于触底反弹的契机。就像某网红曾靠炒作低俗内容走红,后来被粉丝质问“你愿意自己的孩子看这种视频吗?”这句话让他彻底清醒,转而用账号科普传统文化。这种转变虽然会流失部分观众,但他觉得“对得起良心比流量重要”。当一个人开始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时,弃邪从正的种子就已经发芽了。
现实中,这种改变比想象中更难。有个开工厂的朋友跟我聊过,他曾经偷偷排放污水,直到某天看到下游村民用发臭的河水浇菜。那天他失眠整夜,第二天就联系环保公司改造设备。虽然成本增加了30%,但他现在很坦然:“以前总想着怎么不被查到,现在终于能睡安稳觉了。”这种从“钻空子”到“守规矩”的转变,正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弃邪从正。
有人认为弃邪从正只是个人选择,其实它需要环境支持。就像社区里的小混混阿强,大家以前见他就躲。直到面馆王叔主动雇他当帮厨,还教他煮面的手艺。现在的阿强常跟客人说:“以前觉得拳头硬就是本事,现在端好这碗面才是真能耐。”好的引导者就像桥梁,能帮人跨越善恶之间的鸿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弃邪从正有了新内涵。某个自媒体团队曾靠标题党赚点击,后来发现读者更愿意为深度内容付费,于是转型做原创调查报道。他们的转变证明:与其说弃邪从正是道德选择,不如说是智慧进化——当人看得更远时,自然会放下眼前的小利。毕竟,走正道可能慢些,但脚步更踏实。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弃邪从正的人,往往比从未犯错的人更坚韧。就像被虫蛀过的树木,愈合处会形成坚硬的树瘤。他们经历过价值观的破碎与重建,反而对善恶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带着伤疤向光生长的力量,或许才是这个成语最动人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