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n
  • cún
  •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 wén cún zhì

成语解释: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棄文存質

英文翻译:Quality of abandoned documents

弃文存质的意思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质: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质。变质。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3.质料,构成事物的材料:铁质。流质。4.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优质钢。按质论价。保质保量。5.朴实:质朴。6.询问;责问:质疑。质问。7.抵押;抵押品:质押。人质。8.古又同“”。9.古又同“”。

成语评论

弃文存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比如设计师小王接到一个品牌logo设计需求,甲方反复强调“不要搞复杂特效,只要用最简单的线条传递企业理念”。小王果断舍弃渐变阴影和立体浮雕,用单色线条勾勒出山峰与河流的交融形态,最终方案一稿通过——这就是“弃文存质”的典型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到处都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简单设计真的能打动人吗?去年某手机品牌推出的极简包装就给出了答案。当同行还在用五层烫金礼盒时,他们改用可降解纸盒搭配浮雕logo,既降低了35%的运输损耗,又在社交媒体引发#环保设计大赛话题讨论。剥除外在的华丽装饰,核心价值反而更清晰可感

我观察到很多职场沟通也在践行这个原则。上周部门会议上,实习生小李汇报方案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就像外卖员规划送餐路线”的比喻说明算法优化逻辑。这种把复杂概念翻译成生活语言的做法,反而让技术部与市场部快速达成共识。

有人担忧过度简化会丢失信息量,这其实是个误区。就像烹饪讲究“食材本味”,新鲜的三文鱼刺身只需要薄盐和柠檬汁,过分添加酱料反而糟蹋了食材。去年帮朋友修改留学文书时,我删掉了所有“全球化视野”“多元文化融合”的套话,着重描述她在城中村义务教学的细节故事,最终成功申到常春藤offer。真实的质感永远比漂亮的空话更有穿透力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有个现象特别有趣:那些用手机原相机记录、不加滤镜的生活片段,点赞量常常超过精心策划的灯光大片。观众越来越懂得透过表象触摸真实温度,这或许就是“弃文存质”思想在当代的延伸。当我们被各种美颜滤镜包围时,突然看到邻居阿姨分享的阳台种菜日记,反而会觉得格外亲切鲜活。

最近在整理旧物时翻到高中同学录,发现当年觉得文采斐然的赠言早已模糊,但那个总帮我带早餐的男生歪歪扭扭写的“记得按时吃饭”,十年后重读依然温热。这让我更加确信:时间就像淘金者的筛子,最后留下的永远是那些质朴却闪光的本质

"弃文存质"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