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y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 gōng yíng sī

成语解释: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成语出处:《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谋私利

繁体字形:棄公營私

英文翻译:Abandonment of public business

弃公营私的意思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营:1.谋求:营生。营救。2.经营;管理:营造。营业。国营。民营。3.姓。4.军队驻扎的地方:军营。安营。5.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团,下辖若干连。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成语评论

提到“弃公营私”,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职场或历史故事中的反面角色。比如,某公司高管利用职务之便,将项目资金偷偷转至自己的私人账户,导致团队研发停滞,员工奖金泡汤。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弃公营私”——为了私利而抛弃公共责任。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明知不对,还是会选择弃公营私?”其实背后往往存在两种推力:一是短期利益的诱惑,比如快速敛财的捷径;二是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被发现”。但就像纸包不住火,历史上有位官员曾私自扣下赈灾银两,结果洪水冲垮堤坝后,他的行为立刻暴露,最终身败名裂。

换个角度看,弃公营私未必全是“坏人”的选择。某位创业者曾分享,在公司资金链紧张时,他差点动用客户押金填补窟窿,但最终悬崖勒马。这说明在压力之下,普通人也可能面临道德抉择。关键在于能否守住底线——就像走钢丝时多系一条安全绳。

个人认为,这种现象背后还藏着制度设计的漏洞。比如某些单位审批流程过于依赖个人签字,缺乏透明监督,相当于给“权力寻租”开了后门。反观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公共资金流向的某地方政府,三年内违规事件下降了70%。这说明科技与规则结合,能有效压缩弃公营私的生存空间。

生活中也有小例子:学校运动会经费被学生会干部挪用买游戏机,导致奖品缩水。当同学们群起质疑时,当事人辩解“反正用不完”。这种把“公家便宜”当“私人福利”的心态,正是弃公营私的萌芽状态。提醒我们:公共利益就像共享蛋糕,谁多咬一口,别人就得饿肚子。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公与私的天平摇摆时刻。那位退还客户押金的创业者,后来凭借诚信口碑拿到了更大投资。这印证了老话:风物长宜放眼量。守住公心或许走得慢,但能走得更稳当。就像种树,根扎得深,才能经得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