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āi
  •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āi wù dǔ tiān

成语解释:比喻使人豁然开朗。

成语出处:汉 徐干《中论 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使人豁然开朗

繁体字形:開霧覩天

英文翻译:See the sky in the fog

开雾睹天的意思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雾:1.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飘浮在地面上。2.像雾的东西:喷雾器。

睹:看见:耳闻目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睹物思人。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成语评论

开雾睹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特别常见的体验——当你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时,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有人可能盯着复杂的数学题苦思冥想,突然发现解题的关键步骤,这时候他大概会一拍大腿:“啊,原来是这样!”这种从困惑到清晰的转变,正是“开雾睹天”想要表达的画面感。

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是什么?它的核心在于强调“突破认知障碍”。就像站在浓雾中看不见路,但耐心等待或主动探索后,阳光穿透雾气,眼前的景象瞬间明朗。比如团队开会时,大家争论不休却找不到解决方案,直到有人提出一个关键数据,所有人突然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开雾睹天”在现实中的生动演绎。

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创业者连续三个月产品销量低迷,反复调整营销策略都没效果。某天他和老客户聊天时,对方无意中提到:“你们的产品包装太复杂了。”这句话让他猛然意识到根本问题不在营销,而在用户体验设计。这个顿悟时刻,用“开雾睹天”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描述那些“后知后觉”的成长经历。比如年轻时总想改变别人的想法,后来才明白“与其说服他人,不如先做好自己”——这种认知升级的过程就像雾气消散后看清了山顶的真实模样。它提醒我们:暂时的困惑不是终点,而是新视角的起点。

如何把这个成语应用到日常沟通?当同事被项目卡住时,你可以说:“别着急,有时候需要跳出细节才能开雾睹天。”这样既表达了理解,又传递了积极预期。比起直接给答案,这种表达方式更能激发对方的独立思考。

需要留意的是,“开雾睹天”更适合描述结果而非过程。比如完成科研突破的科学家、解开误会的老朋友,或者看懂抽象画作的观众,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跃迁。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你会发现中文的凝练之美就在这些生动的表达里。

阳光穿透云层需要时间,思维突破迷雾也需要积累。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暂时解不开的结,不妨给自己泡杯茶,换个角度看看——说不定下一分钟,你就能体会“开雾睹天”的畅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