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i mén qī jiàn shì
成语解释: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成语出处: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开门七件事,件件不须钱买,取之宫中而有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開門七件事
英文翻译:the seven necessities of life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件:1.用于个体事物:一件事。三件公文。两件衣裳。2.(件儿)指可以一一计算的事物:铸件。工件。零件儿。案件。3.文件:来件。急件。密件。4.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语常被用来形容生活的琐碎日常。比如有人抱怨工作太忙,朋友可能会劝他:“别光顾着加班啊,开门七件事总得安排好,饭都顾不上吃可不行!”你看,这句话是不是既点出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又带点烟火气的幽默感?
为什么用“七件事”而不是其他数字?其实古人用“七”这个数,既包含了物质需求(柴米油盐),又涵盖了调味所需(酱醋茶),刚好构成完整的生活图景。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说的“房租水电、吃饭交通”,不过是换了种表达方式。
记得有次看访谈节目,一位老厨师说:“厨房里的门道啊,说穿了就是开门七件事的排列组合。”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生活智慧,往往就藏在最普通的日常里。现代人总爱追求“诗和远方”,却容易忽略经营好眼前这些“小事”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些琐事真的只是负担吗?我倒觉得它们像隐形的黏合剂。试想下班后去菜市场挑颗新鲜的包菜,周末在家炖锅加足酱料的红烧肉,这些具体而微的行动,反而能让飘在云端的心落回地面。就像拼图游戏,看似零散的碎片,拼对了位置就是完整的画面。
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不少都市白领开始报名烹饪课,学着辨认生抽老抽的区别。这或许说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反而更渴望找回“开门七件事”带来的掌控感。毕竟能亲手打理好生活基本面的人,面对其他挑战时也会多几分底气。
下次当你为琐事烦恼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这些柴米油盐的日常,不正是构筑安稳生活的砖瓦?就像古人用七件事概括生活智慧,今天的我们,或许也能在寻常日子里酿出属于自己的那坛好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