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o yuán zhī shǔ
成语解释:庙:王宫的前殿;垣:矮墙。宫墙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边得势的小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魏元忠传》:“君侧之人,众所畏惧,所谓鹰头之蝇,庙垣之鼠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小人
繁体字形:廟垣之鼠
英文翻译:Mouse of temple and wall
庙:1.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宗庙。家庙。2.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寺庙。土地庙。文庙。岳庙。山顶上有一座庙。3.指朝廷:庙堂。廊庙。4.已死皇帝的代称:庙号。庙讳。5.庙会:赶庙。
垣:1.墙:城垣。颓垣断壁。2.城:省垣(省城)。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庙垣之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社鼠城狐”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指那些躲在神圣或重要场所里干坏事的人。比如公司里某个领导的小舅子,仗着关系天天迟到早退还指手画脚,大家气得牙痒痒却没人敢管——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庙垣之鼠”吗?
为什么这类“老鼠”特别难抓?有个故事很有意思:古代官员发现粮仓闹鼠患,但捕鼠夹刚放进去就被撤了。原来粮仓主管自己就在倒卖粮食,老鼠不过是他掩盖罪行的工具。你看,当保护伞和利益链形成时,表面的问题反而成了某些人的“防火墙”。
现实中这种情况更隐蔽。某次看到社区志愿者清理违建,有个水果摊死活拆不动。后来才知道摊主是某单位的退休干部,每次检查都有人提前通风报信。这种“庙垣之鼠”式的存在,本质上是在利用系统漏洞谋私利。
怎么破解这个困局?二十年前老家祠堂翻修时就遇到过类似情况。几个族老把持着工程款,后来年轻一辈搞了个“透明账本”,每笔支出都贴在公告栏里,还允许随时查账。结果三个月工程省下了近四成费用。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老鼠自然就待不住了。
有个观点可能不太中听:我们有时候也在无意中豢养“庙垣之鼠”。比如明知同事靠关系升职却选择沉默,看到小区物业违规收费却怕麻烦不举报。这种集体纵容,比老鼠本身更值得警惕。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或许可以试试“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就像朋友公司那个爱摆架子的关系户,大家既不正面冲突,也不配合他摆谱。三个月后这人自己觉得没趣主动申请调岗了。有时候瓦解特权,未必要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