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ng móu cóng zhòng
成语解释:集思广益,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乎天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集思广益
繁体字形:廣謀従衆
英文翻译:Follow the crowd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谋:1.主意;计谋;计策:阴谋。足智多谋。2.图谋;谋求:谋生。谋害。为人类谋福利。3.商议:不谋而合。4.姓。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广谋从众”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广泛征求意见,服从多数人决定”。它常被用来形容民主决策的过程,但实际运用中有哪些具体场景?咱们先从一个问题切入: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可以自己决定,还要“广谋从众”?
比如某公司要推新产品,市场部小王提出用蓝色包装,研发部老李坚持绿色更环保,而销售团队认为红色更吸引眼球。这时候老板如果直接拍板选红色,看似高效,但可能忽略环保趋势或品牌调性。反之,若老板组织跨部门会议,让大家充分讨论、投票表决,虽然耗时更长,但既能凝聚共识,又能规避个人盲区——这就是“广谋从众”的典型价值。
那这种决策方式有没有缺点呢? 去年某社区改造项目,居委会挨家挨户发问卷征集意见,结果发现:年轻人想要健身器材,老年人需要无障碍设施,商户则希望增加停车位。最终方案虽然平衡了多方需求,但预算超标、工期延长。可见,“广谋从众”在解决公平性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效率降低,这时候就需要决策者把握“求同”与“存异”的尺度。
个人观察发现,现代职场中“伪广谋从众”现象值得警惕。比如某些领导表面说“大家畅所欲言”,实际早已内定方案,这种形式主义的征求意见反而会打击团队积极性。真正有效的做法,或许像互联网公司常用的“提案+反馈+迭代”模式:先由专业团队提出草案,再开放给全员补充细节,最后通过数据验证优化方向——既保留专业判断,又吸纳集体智慧。
生活中也能找到接地气的例子。朋友小张装修婚房时,把设计图发到家族群征集建议,结果收到二十多条修改意见。他巧妙采用了“需求分级法”:把必须满足的(比如父母要求的玄关柜)列为一级,锦上添花的(表妹提议的网红吊灯)作为备选。这种既尊重群体意见,又保留决策主动权的做法,或许比单纯服从多数更符合“广谋从众”的深层逻辑——核心不在于是否全盘接受,而在于是否真正倾听。
当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会发现“广谋从众”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对冲机制。就像航海时不能只依赖船长经验,还要观测星象、分析海图、听取水手见闻。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主动拓宽信息渠道的行为本身,或许比最终选择哪个方向更重要。毕竟,走错路还能调整,但闭门造车可能连纠错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