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ng zhòng bó shōu
成语解释: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单位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成语出处: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办事的成效
繁体字形:廣種薄収
英文翻译:extensive cultivation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种:[zhǒng]1.物种的简称: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小麦属的一种。虎是哺乳动物猫科豹属的一种。2.人种:黄种。黑种。白种。3.类别;种类:工种。兵种。语种。4.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高粱种。麦种。传种。配种。5.指胆量或骨气(跟“有、没有”连用)。6.表示种类,用于人和任何事物:两种人。三种布。各种情况。菊花的颜色有好几种。7.姓。[zhòng]种植:种田。种麦子。种棉花。种牛痘。[chóng]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广种薄收”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一种“广泛投入却收获有限”的状态。比如有人承包了一大片荒地种庄稼,结果因为土地贫瘠或经验不足,最后产量少得可怜——这就是典型的“广种薄收”。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明明投入很多,回报却不成正比?其实关键在于“盲目扩张”和“忽略细节”。比如现在很多创业者喜欢同时做五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只投入20%的精力,结果哪个都没做好。这就像撒网捕鱼时把网眼织得太大,虽然覆盖范围广,但真正能捞上来的鱼却寥寥无几。
我发现生活中这种情况特别常见。有个朋友前几年同时报名了英语、编程、摄影三个线上课程,每天在各个平台切换学习,最后连最基础的语法都没掌握。这种“贪多嚼不烂”的状态,本质上就是“广种薄收”的现代版——资源分散导致每个领域都浅尝辄止。
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有个老农的故事很有意思:他年轻时也经历过广种薄收,后来改成深耕两亩试验田,通过改良土壤、选育良种,三年后产量反而翻倍。这说明有时候“精准发力”比“遍地撒种”更重要。就像现在流行的“垂直领域深耕”,其实就是在对抗广种薄收的惯性思维。
不过换个角度看,广种薄收未必全是坏事。比如科研领域需要大量试错,十个实验里可能只有一两个成功,但正是这种广泛探索推动了技术进步。关键是要区分场景——需要创新突破时可以广种,追求稳定产出时就要专注。
最后想起邻居家小孩种向日葵的故事。他第一年把种子撒满整个院子,结果大部分被鸟吃了;第二年改用花盆集中培育,反而收获了金灿灿的花盘。这个转变正好印证了:当我们学会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薄收就可能变成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