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ng tǔ zhòng mín
成语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繁体字形:廣土衆民
英文翻译:a vast territo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广土众民”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比如,我们可以说:“中国作为广土众民的国家,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这种描述既点明了地理和人口特征,也暗示了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
有人可能会问:广土众民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仅仅是地理和人口的数据吗?其实不然。广土众民更是一种资源与责任的结合。比如印度,拥有世界第二的人口规模,年轻劳动力带来的经济潜力巨大,但如何让庞大的人口转化为高质量的生产力,就需要教育、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配合。
再比如美国,虽然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但三亿多人口分布在9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城乡结构。这种广土众民的特征既让美国能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也使东西海岸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成为重要议题。
那么广土众民是否一定代表优势?这要看如何利用。加拿大同样地广人稀,但北极圈内的永久冻土带占国土面积44%,真正适宜居住的国土有限。这说明“广”不仅指面积,更要考虑可利用性。就像买房子不能只看建筑面积,得看实际得房率。
个人认为,在当今世界,广土众民更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带来市场纵深和战略回旋空间,也考验着治理智慧。就像管理大型企业,规模优势往往伴随着管理成本上升,关键是如何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对于国家而言,既要利用好“广土”带来的资源禀赋,又要通过“众民”实现人力资本升级,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最后不妨思考:在数字时代,地理广袤是否依然重要?当远程办公打破空间限制,人口数量是否还是核心竞争力?其实物理空间的价值正在重构。比如数据中心需要广阔土地布局服务器集群,而高素质人才集聚产生的创新效应,比单纯的人口数量更有价值。这或许能给广土众民赋予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