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àn fù zhī gǔ
成语解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成语出处:《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子承父业
繁体字形:干父之蠱
英文翻译:inherit and qualify for his father 's career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蛊: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干父之蛊”这个成语?举个例子:小张的父亲经营一家老字号餐馆,但因坚持传统口味导致客源流失。小张接手后改良菜品,既保留招牌菜,又推出健康轻食系列,生意逐渐回暖。这时亲戚夸他:“你这真是干父之蛊,既守住根本又开创新局。”这个场景精准体现了成语“继承父业且修正其过失”的双重含义。
有人可能会问:“直接另起炉灶不是更高效吗?为什么要强调继承关系?”其实这个成语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继往开来”的智慧。就像修缮祖传老宅,并非全盘推翻重建,而是在原有地基上加固结构、更新设施,既维系家族记忆又适应现代生活。这种传承方式避免了文化断层的风险,也给予创新更扎实的立足点。
当代职场中,这个理念同样适用。某科技公司二代接班人在保留核心研发团队的同时,引入扁平化管理模式。老员工起初质疑:“这和创始人作风完全不同啊!”但新掌门用数据说话:三个月后产品迭代速度提升40%,客户投诉率下降18%。这个案例证明,修正不等于否定,而是让传统优势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在我看来,真正高明的“干父之蛊”需要把握平衡点。就像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继承父辈基业时,既要确定不可动摇的“君药”(核心价值),也要灵活调整“佐使药”(运营方法)。某非遗刺绣传承人的做法值得借鉴:她严格保持针法技艺(守正),但把凤凰牡丹图案转化为时尚箱包设计(创新),让古老技艺走进年轻人生活。
当我们在不同领域实践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如何在快速变迁的时代做好文化摆渡人?答案或许就藏在成语自带的辩证思维里——像护城河一样守护精神内核,像云朵般灵活调整外在形态。这种传承智慧,正在从家族企业延伸到文化传承、技艺保护等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