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àn tí shī kū
成语解释: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成语出处:《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哭泣
繁体字形:干嗁濕哭
英文翻译:Dry crying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啼:1.啼哭:啼笑皆非。哭哭啼啼。2.(某些鸟兽)叫:鸡啼。月落乌啼。虎啸猿啼。3.姓。
湿: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对):湿度。潮湿。地皮很湿。衣服都给雨淋湿了。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干啼湿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绘了一种非常具体的情感状态。想象一下:有人皱着眉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肯落下,喉咙里憋着呜咽声——这就是“干啼”;而当情绪彻底决堤,泪水滂沱而下,哭声穿透门窗时,便成了“湿哭”。
为什么这个成语要同时用两种哭法作对比? 仔细想想会发现,它精准捕捉到了人类情感的层次感。比如在电视剧里,女主角得知亲人重病时先是强忍泪水(干啼),待独自走进病房看见监测仪的红灯才放声痛哭(湿哭)。这种递进式的情感表达,往往比单一的情绪爆发更具感染力。
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映射。同事小张的方案被客户否决后,在会议室还能保持职业微笑(干啼),回到工位却把头埋进臂弯抽泣(湿哭)。这两种状态看似矛盾,实则完整勾勒出当代人在职场压力下的生存智慧——既要维护体面,又需要情绪出口。
这个成语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依我看,它提醒我们正视情绪的流动性。就像春天的天气忽晴忽雨,人的情感本来就应该有收有放。刻意压抑的“干啼”和尽情宣泄的“湿哭”,本质上都是生命力的自然呈现。与其强迫自己时刻保持完美形象,不如学会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
下次看到地铁里红着眼眶刷手机的白领,或是公园长椅上抹眼泪的老奶奶,或许我们能更理解这些“干啼湿哭”背后的故事。毕竟成年人的世界,连悲伤都需要讲究时机和场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给自己一场痛快淋漓的情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