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l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ā sān lǎn sì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胡乱说话

繁体字形:巴三覽四

英文翻译:talk nonsense

巴三览四的意思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紧贴:爬山虎巴在墙上。3.粘住:粥巴了锅了。4.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巴。5.挨着: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张开: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儿啦。7.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8.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9.姓。10.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bar。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压强就是1巴,合100000帕。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现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览:看:游览。展览。浏览。阅览。一览无余。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成语评论

巴三览四”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部门会议上,小李花了半小时讲市场数据,突然扯到食堂饭菜太咸,又抱怨打印机卡纸,最后才说重点。经理敲敲桌子:“咱们别巴三览四,直接说方案行吗?”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表达模式?其实这像极了刷短视频时的状态——手指划着屏幕,从美食教程突然跳到宠物搞笑,再切到国际新闻。大脑被碎片信息带着跑,自然就失去了表达的主线。这时候需要像整理手机相册那样,把零散内容分类归档。

有人问:“工作中如何避免巴三览四?”试试这个办法:跟客户汇报前,先在便签纸上写三个关键词。比如“预算、周期、风险控制”,就像给野马套上缰绳,保证谈话不跑偏。上周我帮实习生改方案,发现他原本杂乱的内容经这么梳理后,立刻变得条理清晰。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交中有了新内涵。朋友圈里常见这样的动态:“今天打卡网红餐厅(配九宫格),顺便晒下新美甲,哦对了大家帮我看看这两双鞋哪个好看?”这种混合型内容看似随意,其实是精心设计的“可控型巴三览四”,反而比单一主题更容易引发互动。

语言学家发现,口语中适度的“跑题”能增加亲和力。就像朋友聊天时,从工作聊到明星八卦再转到育儿经,这种自然流转不同于真正的巴三览四。关键区别在于:前者保持着隐形的逻辑线,而后者是完全失控的思维漂流。

下次遇到说话绕圈子的同事,别急着打断。不妨递杯茶说:“刚才提到的A项目和B方案,你觉得先解决哪个更关键?”这个温柔的锚点,往往比直接批评更有效。毕竟,清晰的表达就像导航软件,需要时不时确认目的地。

"巴三览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