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ǎo miào jué lún
成语解释:伦:类,辈;绝伦:独一无二。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成语出处: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繁体字形:巧玅絶倫
英文翻译:Ingenious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妙:1.好;美妙:妙品。妙境。妙不可言。这个办法真妙。2.神奇;巧妙;奥妙:妙计。妙策。妙用。妙算。妙诀。妙手回春。莫名其妙。3.姓。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伦:1.人伦:伦常。伦理。五伦。天伦。2.条理;次序:伦次。3.同类;同等:不伦不类。比拟不伦。英勇绝伦。4.姓。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短短几个字就能传达深刻的智慧。比如“画龙点睛”,原本指画家在龙眼上添一笔让整幅画活过来,如今常用来形容关键处的精妙处理。假设一位设计师在方案中调整了按钮颜色,用户点击率立刻提升,同事夸他“这一改真是画龙点睛”,既点出改动之小,又强调了效果之大。这种精准的表达,正是成语的魅力所在。
有人问:成语和普通词汇有何不同?关键在于“四两拨千斤”的能力。比如工作中遇到难题,有人提议换个思路“顺藤摸瓜”,从现有线索逐步突破。这种表达不仅节省沟通成本,还自带方法论指导。就像拼图时发现碎片边缘特征,顺着纹理寻找相邻碎片,比盲目尝试高效得多。
个人认为成语的现代生命力在于场景适配。比如用“举一反三”形容AI学习模式:系统识别猫的图片后,能自动辨认不同品种的猫。这种迁移能力恰如古人说的“闻一知十”。不过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就像给智能手机贴“削足适履”的标签显然不妥,毕竟科技发展本就在创造新需求。
观察发现,年轻人正在创造成语新用法。朋友间调侃熬夜赶工叫“挑灯夜战PLUS版”,既有传统意象又融入现代元素。这种创新使用如同“旧瓶装新酒”,既保留文化基因,又注入时代气息。就像传统榫卯结构遇上3D打印技术,古典智慧与现代技术碰撞出新的可能性。
理解成语不必拘泥字面。比如“庖丁解牛”现在常比喻掌握规律后的游刃有余。程序员优化代码时层层拆解,最终让程序运行如丝般顺滑,这个过程就是数字时代的庖丁解牛。重要的是领会其精神内核,而非计较刀法是否真用在牛身上。毕竟语言是活的,能在新时代找到新载体就是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