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 ruò
  • zh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o bù ruò zhuō

成语解释: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巧不若拙

英文翻译:It's not clumsy

巧不若拙的意思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拙:1.笨:弄巧成拙。2.谦辞。称自己的文章、意见等:拙作。拙见。

成语评论

巧不若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灵巧怎么会不如笨拙呢?其实它想说的是,过于依赖技巧或捷径,有时反而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更可靠。举个例子:小明学数学总想用“速成技巧”解题,结果考试遇到新题型就傻眼;而同桌小花虽然看起来笨拙,坚持反复练习基础题,最后反而考得更好。这时候,“巧不若拙”的道理就显现了。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笨方法不是浪费时间吗?这里的关键在于“巧”是否真正有效。比如工作中用“模板”快速完成报告,看似聪明,但如果模板掩盖了核心问题,反而可能让领导觉得敷衍;而认真分析数据、梳理逻辑的“笨功夫”,反而能带来更扎实的结果。巧劲要用对地方,否则不如不用。

我观察到,现在很多人沉迷“生活小妙招”,比如用可乐洗马桶、五分钟学会新技能,这些技巧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真正改变生活的往往是持续积累的能力。就像种花,天天研究“快速开花秘诀”可能让植物早衰,按时浇水施肥虽然慢,却能等到满园春色。

再往深想,这种现象背后藏着现代人的焦虑:我们总想用聪明绕过努力,用捷径替代过程。但有些事就像煮粥,大火快煮只会糊锅,小火慢熬才能出米香。与其在“巧”与“拙”之间纠结,不如先想清楚目标——如果追求的是长期价值,“拙”可能才是真正的智慧。

下次看到别人用笨方法做事时,先别急着笑话。那些坚持手写笔记的学生、反复修改方案的设计师、每天早起晨跑的上班族,他们或许正用行动诠释着“巧不若拙”的深意。毕竟,时间最终奖励的,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懂得沉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