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jié zǎo lì
成语解释: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建筑等
繁体字形:山節藻棁
英文翻译:Trehalopsis equisetifolia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藻:1.藻类植物:水藻。海藻。2.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如金鱼藻、狸藻等。3.华丽的文辞:辞藻。4.姓。
棁:梁上的短柱。
“山节藻棁”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原本指的是古代建筑中梁柱上的华丽雕饰,后来被用来形容过度追求表面奢华而忽视实际用途的行为。比如,有人花大价钱把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结果连放杯水的地方都没有——这算不算一种“山节藻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用“山形的斗拱”和“水藻纹的梁柱”来比喻浮夸呢?其实这和成语诞生的背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为了彰显身份,常在建筑上堆砌繁复装饰,甚至超出实用需求。就像今天有人买手机非要贴满钻石壳,结果反而影响信号接收,本质都是形式大于功能。
举个现代例子更直观。某公司耗费半年时间设计年会舞台,光是灯光方案就改了二十版,结果员工连排练时间都没留足,最后现场漏洞百出。这种“重面子轻里子”的操作,正是“山节藻棁”的生动写照。反观那些高效务实的企业,往往更注重流程优化而非视觉排场。
不过话说回来,追求美观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找到“装饰”与“实用”的平衡点。就像我见过一位手工匠人,他把工具架雕成树叶形状,既保留了收纳功能,又增添了工作乐趣。这种既有审美价值又不失本真的设计,或许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方向。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选择。有人买衣服只看logo,有人选家具先看承重;有人装修房子追求网红风格,有人更在意采光通风。其实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功能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就像好的建筑既需要稳固地基,也需要飞檐画栋来传递文化意蕴。
未来的设计趋势或许会给我们更多启发。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采用环保材料打造生态建筑,既能通过太阳能板实现节能,又能用绿植外墙提升美观度。这种兼顾实用与美感的智慧,或许能让“山节藻棁”逐渐成为历史书里的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