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 bēn
  • hǎ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n bēn hǎi lì

成语解释:像高山飞奔,似大海竖起。形容气势浩大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山奔海立

英文翻译:Mountain running and sea standing

山奔海立的意思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奔:[bēn]1.奔走;急跑:狂奔。奔驰。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奔命。奔丧。3.逃跑:奔逃。东奔西窜。4.姓。[bèn]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工地。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奔向小康。2.朝;向:奔这边看。渔轮奔渔场开去。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奔六十的人了。4.为某事奔走:奔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奔。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成语评论

提到“山奔海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陌生又抽象。它到底在形容什么场景?咱们先看个例子:“火山喷发时岩浆奔涌,海啸掀起百米巨浪,那山奔海立的场面让人瞬间感受到自然的狂暴力量。”这里描绘的是一种动态与静态强烈碰撞的画面,传递出压倒性的视觉冲击感。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自带“电影感”?试想悬崖边的松树被狂风连根拔起,碎石如奔马般坠入怒涛翻涌的海面——这种同时存在剧烈运动(山石奔落)和凝固感(海浪如墙般直立)的矛盾组合,恰恰构成了“山奔海立”独特的张力。就像导演用慢镜头拍飞溅的浪花,又用快进模式展现山体滑坡,两种速度在同一画面里交织。

在职场中也能巧妙运用这个成语。比如描述行业变革:“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传统企业如同经历山奔海立,既有技术架构的崩塌重组,也有新兴业务如海墙般拔地而起。”这里把技术迭代的破坏性与创新机遇的壮观性做了生动对比,比单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更有画面记忆点。

这个成语会不会过于夸张?其实关键在于使用场景。描写抢险救灾的新闻特写就非常贴切:“泥石流冲击堤坝的瞬间,武警官兵在山奔海立的险境中架起人墙。”既突显灾害的破坏力,又暗喻救援队伍如海中礁石般坚定,比平铺直叙更有感染力。

个人觉得“山奔海立”特别适合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像新能源车颠覆百年燃油体系,既有传统产业链的山体崩解,也有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新生态的快速崛起。这种新旧交替的壮阔景象,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再合适不过。

下次写文章想强调“剧烈变化中的震撼场面”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描写电竞比赛:“当敌方水晶最后1%血量时,全场观众见证了一场山奔海立——防御塔接连爆破的声浪与欢呼声形成的音墙同时爆发。”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的磅礴气势,又赋予它新时代的诠释空间。

"山奔海立"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