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nán hǎi běi
成语解释: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繁体字形:山南海北
英文翻译:the four corners of the land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山南海北”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同学聚会上,大家聊得火热,从育儿经到国际局势,山南海北啥都扯。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山南海北’而不是‘天南地北’?”其实这两个成语就像双胞胎——都表示范围广、跨度大,不过“山南海北”更带着点信马由缰的闲聊感,像是坐在炕头嗑瓜子时说的话。
在《围城》里钱钟书这样写:“两人山南海北的谈,把十年的话都挤在半小时里。”这里藏着个有趣的问题:为啥非要用这个成语?私以为它像给对话装了万向轮——既点明了谈话范围广,又暗示了话题跳跃性强。就像现在刷短视频,前一秒看北极光,下一秒就跳转到海南椰子鸡,这种跨越感用“山南海北”来形容特别传神。
上周在青旅遇见个背包客,他边修登山杖边跟我讲挪威峡湾的极夜,突然话锋一转说起泰国冬阴功汤的地道做法。这种对话让我突然明白,“山南海北”不只是地理概念,更像是思维维度的拓展。当代人虽然手机能看世界,但面对面聊天的这种无边界感,依然让人着迷。
有读者可能会困惑:“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我倒觉得它焕发了新生机。就像在知乎热榜上,量子物理的讨论帖下突然冒出个讲老北京炸酱面的神回复,这种跨次元的碰撞,用“山南海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它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跨度,更成了信息时代的思维跳跃代名词。
最后说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其实源自《左传》,但古人绝对想不到,两千多年后我们会用它来形容微信群里从股市行情突然转到明星八卦的聊天记录。语言就是这样,老树发新芽,越用越有味道。下回遇到天马行空的对话,试着用用这个词,保准比“闲聊”多了三分洒脱劲儿。